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京胡 > 京胡百科 >

京胡捩控法探幽

更新时间:2014-08-23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四、滑动的摩擦力与手臂的自重力

  摩擦力系指运动物体和另一物体表面接触时,所产生的阻碍运动的作用力,它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它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和重量有关。表面光滑、重量小的物体摩擦力也小。f=μN(滑动摩擦力=摩擦系数×正压力)f与N成正比,所以说操琴时的滑动摩擦力实际是一种合力。

  一般操琴者,由于紧张等原因常常不由自主地耸肩,整个手臂僵硬得像一根棍,臂力根本就传不到腕指(筋梢),所以在操琴时很大一部分力被内耗而截留了。一位老先生曾对我说,他追随天津京胡名家多半辈子,常尽孝道和孝心自不可少,得到一句真传就是放松肩膀,并作为不传之秘,告诫他切勿外传。还有一位名琴师曾经和我探讨武术的内功问题,想寻求和借鉴有关手臂的自重之力用来操琴。

  说到手臂的自重力,对于操琴者至关重要,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垂肩坠肘即可挖掘到。但做起来又非常难。因为松了空,紧了绷。

  放松是一门艺术,真正做到全身一松无有不松,就更难了,非有明师指点、言传身教不可。

  操琴者,通过垂肩坠肘的掌握,便可得到自身右臂的自重力,操琴时,无论推拉扭转自然有分量。

  五、臂三节与“三班倒”

  内家拳诀曰:三节不明周身空。具体表现在手臂上,可分为三节,即:上臂(肩至肘)、下臂(肘至腕)和手腕三部分,得此三节之妙,可至操琴化境。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以书法为例,书法大家按书写字的大小,分别运用书写大字的悬肘法、中楷的悬腕法和写小字的枕腕法。我国著名的京胡大师何顺信先生,将操琴分为“两班倒”,他将腕力与臂力交替配合,称为“轮班工作制”(详见《何顺信琴谱》一书),巧妙地运用了手臂的结合动作。鄙下以为完全可以深化细化为:全臂(全弓)、小臂(中弓)和手腕(碎弓)的“三班倒”,用以分别演奏慢板、原板和快板等板式,如此演奏起来,自然卓而不群。让学者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拙而不灵的窘境。

  捩控胡琴既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又是一个消耗较大的体力劳动,掌握了三节特技和“三班倒”的操琴方法,就可使操琴者得到有效的缓解,并可从单纯的技术型向科学的艺术型迈进。

  六、持环得枢

  (一)、右手指法

  现在人们都遵从将京胡演奏方法习惯地分为:右手的弓法和左手的指法,岂不知右手的指法至关重要,是京胡捩控法的核心机要。

  拉推外弦时,主要靠手臂的拇指和食指即可操控。

  拉推内弦时,主要靠无名指和拇指、食指运作完成。

  诚然,中指和小指的辅助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毕竟有主次之分,否则,鸭子爪不分绺,难臻上乘之境。

  (二)持环得枢

  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右手的指法才能涉及持环得枢问题。

  关于行弓的内而外和外而内的方法及轨道,京胡大师们并没有著说。我仅从一本板胡演奏法的论述中,看到有关说明,即操行椭圆形的弓迹。虽有所启发,但又不甚满意。后来,从徐兰沅大师的内外弦单弓图示和师友的传道中,反复研摩,经过多年实践,终于从内家拳学的持环得枢理论中得到理性认识和升华。深入浅出地说,就是将弓子由内弦向外弦或反向运动的弓行轨道,实作为划圈动作,这与自然界的漩涡和体育运动跳跃竞技项目的助跑和下蹲均有异曲同工之妙。

  掌握持环得枢这一高级技法就可以在京胡捩控中,任意驰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稳步逼进。这就是京胡捩控法“醒脑开窍”之密穴。

本文标签

京胡捩控法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