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更新时间:2011-03-01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在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

  六年创作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开始于1838年。这位时年28岁的天才正在担任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也称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指挥,当时的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叫斐迪南•大卫,这首协奏曲就是为他创作的。门德尔松原计划第二年首演这首协奏曲,但是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那就是信心不足,门德尔松感到自己无法创作好这部作品。实际上,门德尔松1822年,13岁的时候曾经创作过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并不成功,在之后的整整6年时间里,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一直没有问世,直到1884年,门德尔松最后一次访问英格兰归来,灵感突然眷顾,才最终写完了乐曲,于1845年3月13日在布商大厦由斐迪南•大卫担任首演独奏,演出大获成功。门德尔松由于健康原因,未能以作曲兼指挥的身份出现在舞台上。

   音乐赏析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女性气质的协奏曲,高雅柔美,温婉多情,有时还流露着一点点的感伤。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按照作曲家的要求,要不间断的演奏,这样的先例是不多见的,常见的只有贝多芬的第5钢琴协奏曲第2,3乐章是连续演奏的。

  第一乐章,很热情的快板,E小调, 2/2拍,奏鸣曲式,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以弦乐分散主和弦的喃喃低语开头,管弦乐的琶音营造了略微伤感的开始,小提琴第一主题迅速把乐曲带入了梦一般的世界,抒情的主题犹如清新的海风,伴着浪涛的轰鸣,变化出华丽的花朵。第一乐章接近结尾处有小提琴独奏的华彩乐段,这是独奏家们展示技巧的时候,利用主题的素材,他们演奏着高难度的音符。最后的尾声逐渐沉寂,只剩下大管低沉的呜咽把乐曲引入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三段体。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小提琴的主题纯洁,柔美,似乎在温柔的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乐队始终伴随在小提琴周围,起着色彩性的装饰效果。中段先由乐队奏出有庄重感的主题(乐队中浮现出悲伤的声音),然后主奏小提琴用双震音加以装饰变奏。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主题,主奏小提琴更加弱,而乐队的装饰中增加了绚丽多彩的效果。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小快板到活泼的快板。引子部分继承了第二乐章有如回忆般的平静气氛,然而在一阵定音鼓之后,小提琴开始活跃起来,光辉灿烂的,有时又略带顽皮的,就像一个快乐的天使。前面十几小节的前奏实际上是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之间的过渡,当欢快跳跃的主题出现时,与前面乐章形成鲜明对照,令人心情顿然振奋。在E大调上奏出的第一主题经过多次反复,越来越显轻快,在光彩耀眼的经过句之后,第二主题以B大调出现,乐队强有力的助奏增添了不少戏剧性效果。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许多一脉相承的联系,此后,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相继将主题动机进行各种变化。展开部由主奏小提琴以第一主题开始,乐队也相继奏出部分第一主题的动机,并加以变化。再现部中,第一、第二主题同时以E大调出现;结束部中,主奏小提琴奏出极为华丽的长长的颤音,然后以活泼而强有力的震音,带动乐队全奏结束全曲。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