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894年8月28日奥地利指挥家伯姆诞生

更新时间:2012-11-2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人物简介  

卡尔·伯姆 (Karl·Bohm,1894-1981),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伯姆天生具有极其敏锐的音乐听觉和洞察力,从小常随双亲出入各种音乐演出场所。1913年,伯姆进入格拉茨大学研习法律,之后又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门迪切夫斯基学习和声、对位、作曲理论等课程。1917年,伯姆开始担任格拉茨歌剧院助理指挥,3年后晋升为首席指挥。1920年,年仅26岁的伯姆因指挥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而获得声誉。次年,布鲁诺·瓦尔特发现了伯姆的才能,举荐他担任慕尼黑国立歌剧院指挥。在这其间,伯姆深得瓦尔特的关怀,指挥风格也受其影响。此外,伯姆还得到过穆克、克纳佩茨布什等大师的指点。先后在格拉茨和维也纳学音乐,1921年应聘到慕尼黑歌剧院任指挥,此后相继任达姆斯塔特的总音乐指导,汉堡、德累斯顿和维也纳等地歌剧院的音乐指导。1954年后,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等任指挥。多年来一直活跃于维也纳音乐周、萨尔兹堡音乐节和拜罗伊特音乐节上。

卡尔·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达四十年之久。1964年被授予“奥地利音乐总指导”的最高称号,1970年维也纳爱乐乐团授予他终身名誉指挥的称号。1974年被选为维也纳乐友协会的名誉会员。他的指挥气势宏伟,语言朴素,结构严谨,有深刻的思想性,很能抓住听众的感情。他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可与卡拉场的柏林爱乐乐团相媲美。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
卡尔·伯姆(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Austria)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虽然知道他有着音乐的天赋,并且也为之感到高兴,但并不十分同意让音乐成为卡尔的职业。伯姆的父亲是位爱好音乐的律师,是著名指挥家汉斯·李希特的朋友。父亲对儿子未来事业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成为有出息的音乐家的话,就去当一名有可靠经济收入的律师。所以,年轻的伯姆在格拉茨大学就读法律专业,但同时又在格拉茨音乐学院上钢琴和音乐理论课。
初出茅庐
1920年,伯姆成为格拉茨歌剧院的指挥。有一次,伯姆指挥瓦格纳的《罗恩格林》,正好著名指挥卡尔·穆克在座,他非常欣赏年轻的伯姆,主动帮助伯姆学习瓦格纳的歌剧。 这以后,穆克又推荐伯姆去慕尼黑歌剧院投奔布鲁诺·瓦尔特。伯姆被瓦尔特所用,并从瓦尔特那里学习指挥莫扎特的歌剧。1927—1931年,伯姆又投至克纳佩茨布什手下,在达姆斯达特当指挥。这期间,伯姆指挥了贝格的《沃采克》在达姆斯达特的首演,贝格前来观看了最后几天的排练。此后,伯姆成为《沃采克》与《璐璐》的权威解释者。1932年,他首次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获巨大成功,从此而成为权威的德国歌剧指挥大师。1932—1933年,伯姆在汉堡当指挥。伯姆在此指挥了理查·斯特劳斯的《阿拉贝拉》,并与前来拜访他的作曲家本人相识,从此两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声名鹊起
1934—1943年,伯姆担任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在这一职位上,靠着良好的乐团和演唱者,伯姆的事业获得了有利的发展。   理查·斯特劳斯的《沉默的女人》和《达芙妮》在德累斯顿的首演由伯姆指挥——与作曲家的密切合作,使伯姆对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成为指挥理查·斯特劳斯作品的权威人物。1943—1945年,伯姆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担任指挥。
指挥大师
二战以后,伯姆重登指挥台,继续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职,并指挥了1955年庆祝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重建的《费德里奥》的演出。1950—1954年间,伯姆还去布宜诺斯艾里斯的科隆剧院当艺术顾问。从1957年起,伯姆在世界各地从事指挥活动,包括芝加哥、大都会、拜鲁伊特、萨尔斯堡,还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1963年,伯姆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上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并录了唱片。 1964年,由于伯姆对奥地利音乐所作的突出贡献,他被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1970年,伯姆又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1973年,他还担任了伦敦交响乐团的总监;晚年,他与钢琴家波里尼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录音(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极为精彩。伯姆指挥的歌剧作品有莫扎特的《女人心》(与爱乐乐团合作)、《魔笛》(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费加罗的婚礼》(与德国歌剧院合作)、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等。 伯姆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及欧洲音乐的传统,着重于作品思想的表现,是享有崇高声誉的指挥大师;他的文字著作有《与理查·斯特劳斯的会见》、回忆录《我的一生》等。 1981年8月14日卒于萨尔茨堡,享年87岁。

指挥风格  伯姆指挥的音乐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这样,伯姆所处理的作品,既有细致、精密的局部表现,又有明朗、健硕的整体形状。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从他指挥的莫扎特作品中能较明显地体会到其风格。年轻的伯姆在慕尼黑曾随瓦尔特指挥莫扎特的作品,并获得收益。 但伯姆后来在指挥莫扎特音乐作品时,却不像瓦尔特那样投入明显感情,而是处理得更为平衡、和谐、细致而内在。他说:“你可以体会到莫扎特音乐中的所有感情,但他从不多愁善感。”无论在指挥风格上,还是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上,伯姆都是一种现代风格的莫扎特解释,具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魅力,既纯净、优雅又有活力,生动感人。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形成一种“黄金般的严肃感”。所以,德奥古典作品在伯姆的手中,从来没有华美、煽情或刻板的样子,而总是显得那么大气、纯正、优美。

人物评价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预测,假使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有相当水平的音乐爱好者,做一次有关卡拉扬和伯姆谁最受听众欢迎的调查的话,那么伯姆即使不是最终的获胜者,也肯定是会与卡拉扬平分秋色的,实际上,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些老资格的音乐听众当中,伯姆在许多方面都是更加受人偏爱的。这种看法,从今天世界范围的角度来看,也的确是越来越有道理的了。现在,人们在议论和回忆那古朴、端庄、严谨而深邃的维也纳传统时,都十分自然地对伯姆那经典性的指挥艺术产生出深深的敬意。伯姆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严肃的指挥家,他在早期指挥生涯中也可以被列为“严厉派”指挥家中的一员,但是伯姆虽然脾气暴躁,可那都是为了达到他那尽善尽美的艺术要求而为之的,一旦排练结束后,他便又马上变得笑逐颜开了,为此,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交响乐团的演奏员曾对他回忆描述到:“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双重性格的人,在指挥台上他脾气暴躁,是个不饶人的典型暴君,但是一离开指挥台,他立刻变得就像一位舐犊情深的慈父一般,使人很难相信前后竟是同一个人,他是一个老式的、保守的权威主义者,在排练时如果准出了差错,他便会咆哮到:“怎么搞的,又错了”,但当大家演奏得很好时,他又会大声说到:“好,奏得好”,并伸出手来向演奏员们祝贺和赞扬。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以后随着他年龄的个断增长,他那暴君式的脾气也逐渐减少了。”   

伯姆是一位典型的继承维也纳传统的指挥家,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端庄、自然、质朴和深邃。他在指挥作品时,十分强调于忠实原作,这一点是与托斯卡尼尼开创的“客观主义风格”相近的。伯姆在解释作品时,总是抱着一种客观笃实的态度来研究作品的内容,并力争用一种明确朴素的手法来引导乐队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从这一点看来,他是一位富于理性的指挥家,而正是这种有着极强控制力的理性,才使他将古朴的维也纳风格保持得那样正统、完好和自然。伯姆的指挥有着异常高雅的意境和气质,人们可以从他指挥演奏的乐曲中感受到一种丰富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性,这些特点从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中,可以极为清晰的体验到,伯姆在指挥时,总是力求作到朴实、稳重和深厚,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带有传统色彩的、细腻而流畅、近似于歌唱性的自然效果。日本音乐评论家西村弘治曾说过这样的话:“伯姆的风格是一种将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东西回归自然的风格”。实际上,这种风格应该说是伯姆身上最为突出和本质的个性。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习惯于将伯姆与卡拉扬并列在一起来看待,特别是对于德奥作品的演释上,无论是听音乐会还是买唱片,都希望从他们二人之间的对比上作出选择,其实,伯姆与卡拉扬在指挥风格上是徊然不同的,就其二人在对待德奥作品的处理上看,他们实际上代表着这种风格的两个测面,卡拉扬是以表现雄厚的音响、强大的气势、宏伟的结构、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戏剧性等为其特点的,而伯姆则是将维也纳传统风格的典雅、细腻、纯朴、自然的内含,在现代主义的现实中完美地再现出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两位大师在艺术风格上是各有千秋的,卡拉扬在某种意义上更着重于宏观方面的外延世界以及总体的风貌,而伯姆则是在微观的内含世界中达到了一种净化的境界,二者都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相比之下,伯姆那自然亲近的雅致风格,在人们追求安逸的现实中,似乎更能够使人找到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感觉。   

伯姆在20 世纪指挥艺术史上,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德奥歌剧和交响乐指挥权威。在歌剧方面,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着极具威望的演释,而这其中又尤以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最为突出,现今,他已被公认为莫扎特和理查·施特劳斯歌剧作品的指挥专家,他指挥的莫扎特的《魔笛》、《女人心》、《费加罗的婚礼》等歌剧,具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美效果,而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来说,他的演释就更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了,这位大作曲家兼大指挥家,不但是伯姆在艺术上的一位恩师,同时也是他的一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伯姆在其指挥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一辈指挥大师就是布鲁诺·瓦尔特、卡尔·穆克和理查·施特劳斯。前两位大师给了伯姆作为一个优秀指挥家在整体风格和素养及技巧上以很大的影响,而后者则使伯姆在他的音乐中找到了自己艺术上的重要支点和精神素质。因此,伯姆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有着一种得天独厚的理解能力,他指挥的《莎乐美》、《玫瑰骑士》、《埃列克特拉》等作品,都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达弗内》和《沉默的女人》这两部歌剧,则更是由他来指挥首演的,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歌剧《达弗内》还是理查·施特劳斯题献给他的作品。   

伯姆不但指挥古典歌剧,对于20 世纪的现代派歌剧,他也很善于指挥,比如贝尔格和艾内姆等人的作品,他就曾指挥过多次。他曾说过:“只要是好的音乐我都喜欢,即使是现代音乐,在我过去的经历中也曾采用过……”这就是伯姆对于音乐的选择准则。伯姆作为交响乐指挥家也有着极为光彩的业绩,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大量交响乐作品,都有着很有特色的演释,他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舒伯特的《C 大调第九交响曲》和勃拉姆斯的四首交响曲,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演奏,而他指挥的莫扎特交响曲全集的唱片和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的唱片,则是更加珍贵和诱人的了。 伯姆虽然一生中指挥了大量的作品,然而他却不是一个指挥曲目丰富的指挥家,这种情况是与他本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很大关系的。伯姆在这一点上与卡拉扬不同,他在曲目的伸缩性上远远不及卡拉扬,卡拉扬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没有他不指挥的曲目,而伯姆则不同,他一生基本只指挥德奥作品,对于其它国家的作曲家,特别是像柴科夫斯基这样的作曲家的作品,他几乎是从不过问的,柴科夫斯基作品中那种对人类心灵中深厚感情的热烈而直接的表现,与伯姆身上的那种矜持的含蓄性格,实在是距离太远了,而在富于理性的德奥作品中,伯姆却真正找到了适合他个性发展的途径,虽然,伯姆在年轻时也曾经常指挥过诸如威尔弟的《阿伊达》和比才的《卡门》这样的歌剧,然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就成为一个专门指挥德奥作品的大师了,这种变化,恐怕也正是一种自然的回归吧。   他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多余动作,他处理的作品,总能有一种室内乐般的精致和紧凑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不能不说是一种高度的修养所造成的,这种感觉与修养,较之今天的指挥家来说,应该说是很少见的了。伯姆作为一代指挥大师,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然而他那精美的指挥艺术和光辉业绩,却永远地留给了人们。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