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644年8月12德国作曲家比贝尔诞生

更新时间:2012-11-2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波希米亚-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海因里希伊格纳茨弗朗茨比贝尔(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1644年8月生于波希米亚的瓦尔滕贝格,1704年5月3日卒于萨尔茨堡。早年他曾在奥尔穆兹大主教麾下效劳,1670年神秘莫测地离职,此后一直为萨尔茨堡大主教工作,起先任男童合唱教师,后任副乐长,1684年起晋升为乐长,1690年,奥皇利奥普德一世封他为骑士。

比贝尔生前主要以技巧高超的小提琴家享有盛名,最着名的乐曲皆为这件乐器而作,如流传于世的16首《玫瑰经(神迹)奏鸣曲》(约作于1676年),在使用高把位、新型弓法、多重双音、变格定弦(scordatura,这套唱片CD2的最后第22轨是Andrew Manze对scordatura的简短解说)、模拟对位等效果等方面,他走在帕海贝尔和巴赫的前面。他的音乐融合了意大利和德国的巴洛克风格。正是由于他的《玫瑰经奏鸣曲》,比贝尔才被人们重新认识。这套16首奏鸣曲也被称为《神迹奏鸣曲(Mystery Sonatas)》(神迹是指耶稣基督和圣母玛丽亚的15件事迹,如耶稣的诞生、受难、圣母升天等)或《铜板雕刻奏鸣曲》(由于奏鸣曲的标题采用铜板雕刻装饰)。每一部奏鸣曲都采用不同的定弦以丰富小提琴的表现力从而能表达5件“欢乐神迹”(如升天)、5件“悲伤神迹”(如耶稣受难)和5件“光荣神迹”。“光荣神迹”从“复活奏鸣曲”(Resurrection Sonata)开始到第15首,这时小提琴的中间两根弦要交叉,从而具有象征意义。最后的第16首是恢复标准定弦由小提琴独奏的帕萨卡里亚。在第15部奏鸣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帕格尼尼第24首随想曲的主题,可以肯定帕格尼尼正是从比贝尔这里获得了灵感,正像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从帕格尼尼随想曲获得灵感一样。《玫瑰经奏鸣曲》是在比贝尔死后才出版的。虽然这是一部有关宗教的作品,但我们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其宗教的内涵,只感受其中的安详、悲悯、崇高和温情。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