⒊音准的训练
一个纯粹吹笛子的人,很难有好的音准感。这便需要一个定音乐器,帮助自己视唱练耳。实际练习中,可选择钢琴练耳,事先让调律师调好,长此以往,便能形成好的音准感。刚学音乐的学生,往往过于重视视唱练习,而不重视练耳,这是错误的。一个笛手除笛音优美动听外,其耳朵要象音准仪一样灵敏,要能随时鉴别出自己的音高是否准确。
㈡音色
对于业余队伍而言,在音准上的要求可以稍微宽松些,但音色上的要求绝不可以降低。音色美,才能传情达意,悠扬动听,这是习笛者的一个基本要求。
影响音色的好坏的因素:
⒈共鸣
竹笛的共鸣,指气息与吹口边棱摩擦并冲击笛膜,引起人体内某些器官产生共振的现象。共鸣时所产生的音与笛音形成复音,使得干瘪的笛音得到美化。一个笛手吹奏出来的音,若没有共鸣,就会显得单调而没有内涵,有共鸣的笛音,饱满而富有感情。
可以产生共鸣的器官很多,习笛者从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入手,方能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共鸣的感觉。可以调节的共鸣器官是:咽喉、口腔等。咽喉共鸣的要求:要求有打哈欠的感觉,这时候咽喉张开的空间是最大的,因此能产生最好共鸣效果;口腔共鸣的要求:嘴里有含着一口水的感觉,或发“奥”音,都是正确的。
⒉口风
口风的控制能力差,会造成漏气、杂音大、音色噪等问题。要使口风具备强有力的控气能力,除多吹笛子外,还要适当增加嘴部肌肉的运动。方法:每天嚼木糖醇或口香糖1小时,放在门牙前咀嚼,以达到练口劲的目的。可以在看书时或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咀嚼。
⒊音的层次感
我们知道,和尚念经时,是无强弱音的,呈直线状。在吹笛时,若笛音没有强弱、高低之分,便会索然无味。不仅没有感染力,连吹笛者本身都会如同嚼蜡。层次感包括:⑴音阶。一个自然音阶由下至上,音量是逐渐增大的,这在吹奏时要体现出来;⑵正常的强弱关系,如2/4拍的乐曲中,乐曲应以“强弱/强弱/强弱……”的结构排下去。这在乐曲《我是一个兵》中,强弱拍可以听得很清楚;反强弱关系,这在《春到湘江》高潮段双吐部分可以体会一下,一开始的双吐部分,第1拍弱,第2拍强,这与2/4拍的强弱关系正好相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因为第2拍上的音,在音阶上是靠上的;⑶乐曲的强弱符号。乐曲中标注上强弱符号后,要严格按照强弱符号的要求吹,而不需要按正常的强弱关系处理;⑷同一乐句的重复,同一乐句的重复力度上要有变化,如《姑苏行》快板部分有一句重复,第1遍强,第2遍弱。强时表现了游玩时的快乐心情,弱时表现了游人暂时的陶醉,与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