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牺牲音乐的清晰度与控制力,第一乐章快板开始的速度几乎根本无法演奏,但是布伦德尔对贝多芬明显的节拍瑕疵无动于衷,活泼但不危险的节拍紧紧贴住音乐的架构,简单而且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快板乐章的发展部,它把主题重新塑造成赋格的面貌,复音与结构变得更宽广而且复杂。布伦德尔在这里尽量减少使用踏板以使音符都能个别呈现它们应有的效果。
中乐章是“绵延的慢板”,有人形容它是“世界上所有苦难的集体坟场”。随着微妙的音色控制,布伦德尔很别致的在充满激情的乐段中使用柔音踏板。这个乐章的高潮是在再现部,右手精巧地弹奏着三十二个音符组成的主题,与低音声部的和弦恰成对比却又取得完美的平衡。细腻的声音与细微的动态是让主题的变化与表现更加深刻。
第三十二号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代表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心境”的最后显现。精练的主题动机是以C——降E——B这三个音构成,随着最后重音与不和谐音的发展,音乐进入“有活力的快板”的赋格乐段。如果布伦德尔让快板乐章呈现管弦乐化的风格并让节奏再激动些,接下来的短调乐章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声音世界。布伦德尔在这个乐章不特别强调低音,而是让高音域较先前更加
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响亮。 “短调”是由一段段变奏组成,以节奏及复音不断反复基本的主题,但是音乐的音域不断向上移动,仿佛已经快超过钢琴所弹出的最高音域。如同以往的布伦德尔,他遵照贝多芬谱面上具体的指示,但是又能以内敛的手法把曲子带到更深远的境界。伴随着高音G的颤音与左手灵妙的乐段,主题在结尾部份的高音域再现,布伦德尔让最后的和弦不是结束整首奏鸣曲,而像是开启了宁静,也就是现代人觉得最重要的声音。
《钢琴大师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传》
内容简介: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古典钢琴家之一,他曲目广泛,学识渊博,由他演奏的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勋伯格等人的作品被视为不可替代的重要诠释,布伦德尔录制与发行的海量唱片则是对其卓越成就的永恒见证。此外,他还作有三卷诗集,撰写过大量优秀的音乐随笔,曾发表多篇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而另一方面,他回避媒体,尽管那会为他赢得更多公众的欢呼。这部为他70大寿而特别制作的影片,使他不得不让摄像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他的私人空间。布伦德尔已正式宣布将于2008年告别音乐舞台,因此他留给我们的这部音乐影片愈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