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乐器,在学练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有机地进行人文教学。葫芦丝音色柔和、优美、婉转动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练情趣。葫芦丝简单易学,没有复杂及高难度的技术负担,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奏出的音符和乐音,是处在中小学生唱歌嗓音喉声区范围之内的,与孩子的嗓音音质基本相同。葫芦丝的音域不宽,由3567123456十个音构成,它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发音较容易,简单易学。能够快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合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学习。葫芦丝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声音相容性好,便于独奏、重奏、合奏和集体演奏,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葫芦丝吹奏的指法与竹笛、箫等管乐器相似,对竹笛或其他管乐器有一定吹奏基础的同学能够迅速学会吹奏葫芦丝。同样,学会了吹奏葫芦丝的同学也能够迅速学会吹奏竹笛或其他管乐器。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我着重抓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营造氛围、激发情趣。利用校园广播在活动课时间编排专题节目插播葫芦丝的简单乐曲和经典名曲,让学生在欣赏葫芦丝音乐美的同时,熟悉一起些简单的乐曲并能随口哼唱;在校园的文艺活动中,安排葫芦丝独奏的节目,让学生亲目所睹亲耳所闻,从而诱发他们学习葫芦丝的情趣和欲望;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介绍傣族世代相传的关于葫芦丝的神奇而美丽爱情故事,让路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葫芦丝的文化内。学生在良好的音乐美感氛围中学习葫芦丝,情趣盎然,个个跃跃欲试,不但学练认真,而且主动参加校内外音乐实践活动。
二、优化教材、压缩教程。按照现成的葫芦丝教材来辅导学生当然是比较省事的,但任何教材都是编著者以自己的认知和实践经验编写的,社会上发行李的教材未必适合本校中小学生使用。我手上的几本教材起点难度大,学练教程长,不适合中小学生学用。这些教材的前几个练习曲的音阶训练要求两手手指除左手小指和右手拇指以外,其余8个手指必须严密按住音孔,初学者在吹奏时发音困难,如果某手指稍不严密,即发出噪音或发不出音。同时又是长音练习,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小,初学阶段又不会用气,往往二、三节课下来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正确发音,得不到成功的喜悦,因而产生厌学情绪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原教材中还有不少练习曲重复繁琐,枯燥无味,没有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兴趣不浓,很难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教材授课时间都比较长,全过程训练需要一百多个课时,学生负担重,教学进度缓慢,与学生所学其他各学科之间难以平衡支配。为此,我对原编教材进行删繁就简,去粗选精,再从其它器乐(如钢琴、竹笛等)教材中选出一部分适合葫芦丝演奏的练习曲,加上自己所编写的一些练习曲,根据学校音乐教育的总体要求重新编写了一本适合中小学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葫芦丝的学练教程》。教材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尽量用简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便于学生学习。自编教材中第一节课第一首和第二首练习曲只让学生训练左手的无名指和中指,练习曲的乐句也比较短,学生不会因为过于注意呼吸气而影响到指法的训练。由于降低了难度,学生能快速进入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练能吹出一到二首练习曲。接着后面的练习曲则逐步增加难度,但又确保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当堂学好,接受能力差些的学生只需课后多练习几遍也能学会。学生刚开始吹奏葫芦丝往往不能正确发出乐音,这是由于吹奏葫芦丝的气流速度与吹奏竹笛等管乐器的气流速度不同,与平时的呼出的气流速度也不同。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学生怎么掌握呢?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能直观直觉,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感官来体验气的存在和状态。用吹动纸条、吹动蜡烛火焰使其摆动的方法把气转化为形象,让学生通过视觉感知;用向手上吹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皮肤触觉来体验,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气流速度试吹葫芦丝,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吹奏葫芦丝的气流速度很急、但强度较小,是一股很细的冷的快速气流,而不是一股粗大的、热的、慢速气流。教学实践证明,教材设计的方法是可取的。如法训练,学生只需二、三分钟内就能正确吹出乐音。我还在练习曲的编写中尽量选用学生爱唱爱听的或比较熟悉的歌曲以及部分经典的独奏曲作为技巧训练练习用。这样学生对练习曲不感到乏味,兴趣很浓。整个练习曲部分用50课时左右就能练完,学生能学会20首左右的1~3级曲目。根据自编教材施教,大大缩短了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效率。#p#分页标题#e#
三、扎实基础、循序渐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生练习葫芦丝的吹奏,首先要扎实基础,训练其基本功,如呼吸方法、指法、气息的运用等。但又不能急于事功,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提高。气是所有管乐演奏的内动力,学生最终演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气,因而练气是学生学习中最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呼吸,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最低要求的自然呼吸,而器乐演奏的呼吸几乎会用到全部的肺活量,学生很难做到。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走路时会同侧手脚一齐向前,但是在军训中却常常见到。这是因为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会产生的动作失调。学生初学乐器,对教师提出的过多要求(指法、口型、呼吸气)的注意,反而造成什么也做不成。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我只要求让他们只使用部分肺活量练习,并鼓励学生以自然的方式先学习,不让学生先练习过长的音,以免学生既要考虑手指的动作,又要考虑到呼吸的方式,而使动作失调。在学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导他们用模仿和想象来自然形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在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之后再讲解横膈膜的运动原理等常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断提高呼吸的技术。同时鼓励学生极积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演奏葫芦丝练气奠定良好的基础。吹奏管乐器的呼吸是胸腹式的,学生很难体会,我运用各种比喻使学生理解,如狗喘气、游水时的呼吸、短跑以后的呼吸等等,在学呼吸中我让学生先学习呼气,因为呼气比吸气容易掌握些,呼气方法掌握了,吸气就可以进一步掌握。初学的同学由于还未掌握换气,练习时往往将乐曲奏“碎”,我将乐曲按乐句自然划分,各人演奏不同的乐句,合作连接成完整的乐曲。在同一层次中,将一首乐曲划分好乐句,用接龙的形式进行联奏。这样避免学生因换气而将乐曲奏“碎”,又使学生对曲式结构有个初步的感受,还能培养学生对节奏进行的均衡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对选择难度跨度较大的曲子,简单的部分由低层次的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的部分由高层次的学生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曲的联奏,在练习的过程中既体现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的水平,又增强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营造了一种和谐、共振的学习氛围。指法是器乐演奏的重要要素。低年级学生指力差,易疲劳,一般练习5—6分钟就让他们停下来,听听示范乐曲,活动活动手指、手腕,有时根据歌曲情况变化,采用分段独奏、分乐句接龙的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又避免了手指受损。同时每堂辅导课前让学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用最轻松的方式持住葫芦丝,使手指的灵活度、灵敏度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方面的培养。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播放各种不同的乐曲如进行曲、舞曲等让学生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同时,指导他们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使他们知道节奏无处不有,如钟表:嘀哒嘀哒;上楼时:嗵嗵嗵嗵;下楼时:踏踏踏踏。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各种走路不同的节奏。通过多种途径的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觉大大增强,在学习乐曲时在节奏上就能较好地把握。
四、分层施教、帮带互促。有的老师往往片面地把“器乐进课堂”误认为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演奏什么乐器,水平要怎么样,具有相当技巧,当成专业技术课。结果能胜任“专业”的往往只是少数几个学生,这样的器乐课,会造成大面积的学生无所适从。长期下去,就会使学生失去对音乐的兴趣。更为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广泛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心理不平衡、发展有缺陷等一系列矛盾。因此,音乐教师在进行器乐教学时,一定要遵循其音乐性、愉悦性、全面性、激励性、导向性这几个原则。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个学习者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对低年级的学生长音练习不着硬性要求,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长音要达标准。在“婚誓”一曲的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演奏主弦律、节拍准确就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能将技巧溶入,如虚震音、渐强渐弱,对换气的要求则更严格些。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尖子生,由他们组织“帮带”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帮一”、“少带多”,互学互促。每次授新课后,选出学得较好的给小组示范、领奏,在各组之间开展竞赛、评优,互相过关。对共性问题集体辅导并重点讲,对个性的偏差课后单独纠正。组织学生搞合奏,由学得较好的同学担任主奏,其他同学协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这样既使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p#分页标题#e#
五、搭建平台、学以致用。我们积极创造条件,随时抓住机遇,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校内开展周末活动,举办校园艺术节,让学生登台表演。在全校同学面前吹奏所学的曲子。鼓励他们走出校门,贴近社会。在节假布置一定的乐曲让他们练习,并让他们演奏给周围的邻居听,要求他们虚心社会上懂乐器和音乐的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