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附点后连弓 这个概念为林宗褆首先提出,事件是原本存在的,许多圣手都在用。小孩子爱问为什么,我们的琴技同大师比自然是小孩,我就爱问为什么,为什么专门提出浮点后连弓,而且林大师还专为此开了一课。学胡琴到今天我才有些许明白。附点后连弓只存在用于伴奏乐器的京胡。它是为更好地担负伴奏任务生成的。要弄明白它咱先要说连弓,二胡教材上说一字一弓不是音乐,适当的连弓创造音乐美旋律,伴奏京胡用连弓包腔裹字,用连弓烘托气氛,用连弓倒弓序以求顺,用连弓完成时值,用连弓加快音符速率等等。这都是连弓的功能。附点后连弓是前一个节拍甚至前一个小节的末尾浮点后面的音符与下一个音符连弓。(不加浮点的也有,就叫无浮点后连弓)这显然比不跨拍的连弓麻烦。这是为什麽呢,撂下简单用麻烦。京胡创始者绝对是最聪明的中国人,从声学上讲附点后连弓是“变奏”的一种形式,从功能上讲是给演唱者传递一个信号,“注意该你张嘴了”例如所有二黄原板开唱前的过门都有一个 3.6 565 5 都用浮点后连弓。(清参看林宗缇的学习唱段注解谱)就是一个佐证。
5 开唱用拉弓还是推弓 我比较过许多琴谱,唱句的首字用弓方向两者都有。研究推拉开唱似乎没有意义。直到有一天我练习自拉自唱洪三段,忽然醒悟,明白了一个真理,从有些过门和垫头的地方张嘴必用拉弓。不然真的张不开嘴。拉弓气儿长,音实,音美。比推弓质量上乘,而且容易掌控。演员唱头文字,你给他一个拉弓,他肯定舒服,你也顺手。有人统计每拍节第一弓拉弓推弓二八开,但就这百分之二十的拉弓多半出现在张嘴处,要不就是的强音处和出味儿的地方,拉弓也是左手指法最好的载体。拉弓虽然是少数派,但占据重要的位置。推弓的特点是容易突出音头,而且反馈给自己强烈节奏感,拉一段曲子先安排好推拉弓,自己一定会感觉“顺”
6 运弓的形象比喻 徐兰沅说拉琴如同拔头发,他强调的是运弓的劲头。这个比喻字面上当然只限于拉弓,否则推弓就是栽头发了。当今栽头发的动作只有到美国才看得见,咱这里还没有。我体会推弓如同用火筷子捅炉子,手腕不能折。琴弓是手的延长。火筷子南方称炉条代替手把炉灰捅下来,不会干活的人把煤球捅碎了。弓子推下去是为了出好音。这样体会运弓便于找到京胡运弓的特殊性。
7 快弓 快弓是老年初学者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究竟用腕力还是用臂力一直困扰着我们。网上京胡视频用快弓者大都用手腕快速抖动,其实他们都是童子功,我们是学不来的。我们应以小臂为主动,练习方法是:右臂腋下夹本书运动小臂,以小臂中点为转动轴心,像扇扇子一样,推拉琴弓,配合左手,由慢到快,逐渐把琴音拉实,拉准,拉快。小臂活络开后再适当添加手腕的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