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是一门很有意思的专业.它应该算是演奏器乐里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但他的成长和发展却是所有器乐中最为缓慢和艰难的.我想原因可能是因为打击乐器牵涉的面太广了,如果按今天新音乐的标准来看的话凡是能敲响碰响的东西都可以是打击乐器,而从古典音乐中来看打击乐器也分为有音程(调性)乐器和无音程(调性)乐器,其中就有-定音鼓,马林巴,颤音琴,木琴,小鼓,镲等等.而在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对打击乐的定义又是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导致打击乐直至今天在器乐的舞台上还是一株"含苞待放的花蕊".然而今天键盘乐和弦乐已经发展到顶峰时期时所有作曲家们把他们的目光又投向了打击乐器,我想随之迩来的将是打击乐朵朵绽放的鲜花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展放夺目的光芒!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重新投回音乐的长河中我门可以看到无论在哪个音乐时期打击乐一直都作为节奏型乐器被各个作曲家使用着直至今天,因此我门可以看出节奏在打击乐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军鼓在所有打击乐器里是最为吃功夫的一个乐器,它也是节奏型打击乐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乐器,所以我第一篇文章就是<军鼓(小鼓)的演奏方法>.
军鼓的技巧可说是所有打击乐器中最基本且能与其他乐器共融通的技巧,所以说想要学好打击乐器,首先一定要认真的练好军鼓技巧才行,在军鼓中「轮奏」「滚奏」「复合跳」这几个词军鼓的术语上都被称为ROLL,其实际含义就是长音。在演奏军鼓的长音中延伸出了其他的几种演奏方法例如颗粒性较强的双跳,三跳式滚奏,和音响效果较强的无控制跳等等在以下的文章中,会做具体的介绍。
(一)军鼓棒的握法
军鼓棒的握法一般来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式的握法,一种是相对式(对称式)的握法,还有一种是扣腕式(现代式)的握槌方法。先来介绍相对式的握棒法。
1、对称式握法:
当我们拿到鼓棒时,首先要先找到鼓棒的支点(手握住这个地方将是最适宜下槌后鼓棒受鼓皮的震动力而反弹的地方)。如果说我们将棒子分为三等份(槌头,槌身,槌尾),那么支点的地方大约就是在近槌尾3分之1等份的地方。为何说这个点是支点呢?这个其实就是物理的杠杆原理了,我们握住鼓棒的其他位置试着当支点看看。你会发现,只有在大约近槌尾3分之1的地方握住鼓棒来敲击其下槌后鼓棒受鼓皮的震动力而反弹最高。由此证明了那是最加的支点.接下来用食指和大拇指抓住这个支点。鼓棒在食指的位置是食指的第一关节处。而大拇指指尖去食指其平用指肚与食抓住鼓棒。施力的方法是让鼓棒在两指中间可以很松弛的上下移动且不会掉落为原则。接下来中指有整个第二的指节勾住鼓棒从而形成三指控槌剩下的无名指和小指轻扣鼓棒,尽量试着让棒子与手臂成一直线以便有更多的肌肉可以控制鼓棒。两手手心相对,左手的握法与右手一样。
2、传统握法:
右手与上述对称式握法相同,左手用拇指与食指的虎口夹注鼓棒的后端,然后自然的把拇指搭在食指的第二个关节上,这时手中的鼓棒会很自然的偏向你的手心,然后再用无名指放到鼓槌的下部,左手以转腕来完成敲击动作.
3、扣腕式握法:
扣腕式也有人称之为现代式,握槌与对称式大致相同,只是手心朝下.
(二)敲击的位置与夹角(基本音色)
握槌的方法至此已告一个段落,接下来我门将碰到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敲击的位置.在鼓上敲击的位置分为击鼓圈和击鼓点.所谓的击鼓圈就是以鼓心为中心,从鼓心起向外均匀的划分出一个一个圈,在每个圈里的音色都是一致的.这点非常的重要,只有在同一个击鼓圈里敲出来的声音才会一样音色才会统一.随后就是击鼓点,所谓的击鼓点就是我们在下槌后鼓棒与鼓皮相接触的那个地方.两个槌的击鼓点应该是完全相对应的.击鼓点是可以移动的但是无论怎么移动一定要是在同一个击鼓圈里,然后相对稳定的敲击在两个相互对应的敲击点上.此外另一个会影响到敲击声音的问题就是槌头与鼓皮的夹角.夹角过大则容易形成手臂掉起从而造成槌头划过鼓皮声音发虚而不是敲击到鼓皮同时声音也是发虚的.同样道理夹角过小容易鼓棒磕边发出不必要的杂声.因此槌头和鼓皮正确的夹角应该是45度左右.剩下的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演奏人都是处在放松的状态下的.
(三)单\双击练习
一般来说单击练习通常是不会有太多问题的!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些我认为应该要注意并且特别加要强的要点。
1、单击练习:
热手(WARM UP)练习:练习左右手的平衡.稳定及基本音色。在每次的练习前,就有如作运动在正式训练前都必须要有暖身操来帮助筋骨活络,避免运动过激而受伤,并且热身准备能在正式训练时让训练的效果达到最佳化。所以热手也是练习前所必须的第一道手续。
(1)每天热手时一定要注意,敲击的握槌方法,击鼓的位置,夹角是否正确以及在高速敲击下人的状态是否放松等等.
(2)在热手是还可以通过握住不同的指点来完成马拉松(耐力)训练,在手处于松弛状态是支点就*后让槌变的稍微重些来增加手扬吹槌的负重力在手疲惫时指点就*前让槌变的稍微轻些以便让手得到适当的休息但敲击不能停下来,从而增强手的耐力,一般耐力训练至少30分钟以一个较快的且手能够承受的速度.
(3)腕指结合运动:在敲击中只动手腕和只动手指都是不可取的.动腕是大运动在演奏弱的乐段时就不如运用手指来的灵巧.动指虽灵巧但缺乏力度,因此一定要腕指结合取长补短.
2、双击练习(滚奏;复合跳):
在单击的基础上,让鼓棒在下槌碰到鼓皮后通过鼓皮的反弹力获得再一次下高度通过下压而产生的反弹敲.,这就是双跳.只动一次手腕而产生的两下敲击,高频且匀速的双跳可以形成颗粒性很强的双跳式滚奏.双跳是军鼓的重要演奏手法之一,也是提高军鼓技巧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只一,因此除每天都要练习外在初学和中途中一定要给予马拉松练习以增强手的耐力.此外配合双跳练习的还有就是复合跳.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练习,即可以是双跳的辅助练习也可是换槌法的倒手练习.在演奏中为了达到速度的要求或是乐器自身条件所限的情况下必须由左手或右手完成多敲击一下或数下的演奏状况时,为了确保这一切的顺利进行前辈大师们创立了复合跳.其目的就是在以一个手完成多下敲击时听上去的感觉要和两只手完成的效果是一样的.
在这里我简单的提供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以供参考:
[注:R=右手L=左手]
(1)RLRL RRLL LRLR LLRR
(2) RRLL LLRR LLRR RRLL
(3) RLRR LRLL LRLL RLRR
(4) RLLR LRRL LRRL RLLR
3、无控制跳
滚奏的另一个演奏方法.比起双跳式的滚奏无控制跳更象是军鼓的长音.(我们知道军鼓是没有延长音的它的声音只是通过敲击而产生的高频震动,为了弥补这一乐器自身的缺陷前辈大师创立滚奏的技术)以这个目的来看的话只要让声音保持不断就达到了长音的效果和目的也就完成了滚奏的运做.那么怎么完成这一运做呢?它和双跳式的滚奏又有什么区别呢?是这样的双跳式的滚奏永远是一个手两下这样轮换交替的,而无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动一次手腕敲击通过鼓皮的反弹尽可能的多跳没有限制,这就是无控制跳.其自身特点是前松后紧这是反弹力和惯性的原理反弹力总是开始大越到最后就越小,同时刚开始时鼓棒因反弹力的关系就会跳的特别的高然后就慢慢越来越低了.为了达到均匀一致的目的在敲无控制跳时,当敲完第一下后要赶紧用食指手整个手来压一下鼓槌使其弹跳的幅度和后面差不多然后赶紧放松通过前面的挤压能增大鼓皮的反弹力从而时后面的弹力增加以便于增加弹跳的数量和质量.此时当一个手的无控制跳的弹力减弱时另一手赶紧敲下去这样就能衔接上了.无控制跳可以说是军鼓的一项高级技术所以要话很多的时间去练习.
(四)力度(表情记号)的练习
1、渐强渐弱:
一般情况下人们见到表情记号时就会马上做出相应的反映。通常这种反应反而会影响整个曲子的整体性和张力不够或者是太过张狂。所以如何做出适度的渐强减弱是对曲子的张力和统一性颇为重要的一环。渐强减弱原则上是一个比一个响然后是一个比一个弱,但在整体上来看是渐强要晚减弱要早.强的可以盖过弱的更强的可以盖过强的所以渐强不怕晚,反之弱就必须要提早做出来留出让音消失的空间.
2、不同力度的练习:
军鼓的力度练习一定要配合相应的击鼓区域.通常来说由鼓心到鼓边是由强到弱同时鼓的弹力却是由弱到强一定要注意下槌的力度和速度.值得注意的是1,2两种练习综合起来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是在鼓面上移动渐强减弱时两只手一定要平移不能一前一后,如果是一前一后就形成了不在一个击鼓圈内的敲击音色不同一永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五)练习军鼓一定要克服一下几点常见的问题:
1、刚开始练习时打击的时间(Tinging)不均匀.这时一定要看看是不是在同一击鼓圈,击鼓点是否一致,杨槌高度是否一致,用的力度是否一致以及速度是否一致如果都统一了那就肯定不会有问题了并且回获得一个很好的军鼓的基本音色.
2、滚奏时打击的声音不够均匀.两手弹跳力不统一音头太多.多用耳朵来衡量.
3、握鼓棒的姿势自己觉得不舒服(不容易控制住鼓棒的稳定性)这时慢练.
4、敲滚奏时容易紧张,动作频率过高.
打击乐艺术门类繁多,对军鼓滚奏技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强调的是力度平均;速度的平稳而获得充满表现力的效果,这篇文章是我在学习打击乐中一些对军鼓滚奏技巧体会,以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