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934年11月8日中国作曲家王酩诞生

更新时间:2012-11-2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人物简介  

王酩(1934年11月8日——1997年12月5日),作家。上海市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 系。 1934年王酩出生在上海郊区一个贫苦的花农家,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随哥哥外出打工。父亲用卖花的钱供王酩断断续续地上完了小学。直到1947年,家境有所好转,他才有机会考入上海交通中学。在学校里,他开始从反饥饿,反内战的歌咏活动中接触到音乐。1949年,上海解放,学校送王酩到青年文工团组织的训练班学习乐理、作曲和指挥。从此,他迈上了音乐之路。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参军歌》获得了当时上海学生歌咏比赛创作一等奖。1953年,高中毕业的他因患病未能考上音乐学院,但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工人业余创作班和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的学习,并发表了混声合唱《来听情人唱山歌》等音乐作品。刻苦地努力,执着的追求,终于在1959年,王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五年的学院生活,王酩除了系统地学习中外音乐理论外,还刻苦钻研民族民间音乐,为他以后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坚实地基础。1964年,王酩结束了勤苦的学院生涯,被分配到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钢琴曲《垦荒》,管弦乐《海霞组曲》等。1975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谢铁骊,请王酩为电影《海霞》作曲,从此,他便于电影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外来技巧和民族特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十几年来,他曾先后为《黑三角》、《小花》、《沙鸥》、《红楼梦一部》、《红楼梦二部》、《红楼梦三部》、《红楼梦四部》、《红楼梦五部》、《红楼梦六部》等100多部电影电视剧作曲。其中许多插曲深受观众喜爱,为广大群众传唱,如《黑三角》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等。由于王酩的音乐富于青春活力,特别受到青年人的喜爱,正如王酩自己所说:“我要用歌曲来揭示生活的真谛,给青年以积极的影响。”

生平履历   
王酩,上海人。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轻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视音乐协会特邀理事。一级作曲家。 1947年考入上海交通中学。1949年上海解放,被学校送到青年文工团组织的训练斑学习乐理、作曲和指挥。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参军歌》获得了当时上海学生歌咏比赛创作一等奖。1954年至1959年任静安区中心小学教师,并先后参加工人业余创作班和上海音乐学院夜大的学习,发表了混声合唱《来听情人唱山歌》等音乐作品。1959年至1964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毕业后任中央乐团专业作曲。学生时期创作了钢琴独奏《垦荒组曲》和管弦乐组曲《秦娘美》。   

王酩1973年给电影《海霞》创作了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一曲“大海边、沙滩上……”给自己带来批判的同时,也给置身“文革”、“样板戏”包围之中的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悠扬与舒展。其后是电影《黑三角》的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樱》的“妈妈看看吧”、《泪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 祖国春常在”……   这些电影主题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伴随着新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繁荣,这些影视歌曲被传唱四方,成为新时期第一批原创流行歌曲,它们的诞生更打破了港台歌曲红极一时的局面,它们的演唱者中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乐手。中国人因此难忘王酩。   

八十高龄的老一辈作曲家时乐蒙拄着拐杖前往医院看望王酩,走的时候强作欢颜:“没事儿,他的病比施光南轻…… ” 作曲家施光南7年前和王酩同一个病去世的,时年49岁。曾几何时、王酩、施光南、王立平曾被誉为新时期青年作曲家“三驾马车”。也因为此,作曲家王立平在记者深夜12点半给他家里打电话采访时说:“王酩是这一代里优秀的、有代表性的一个。” 去医院看望的还有朱明瑛,十几年前王酩的《角落之歌》使得刚从舞蹈演员转行做歌手的她得以脱颖而出。她至今难忘王酩老师给予她的每一分支持和鼓励。她说:“从医院出来我迎着风哭了很久,我在想生命这么脆弱,而王酩老师却活得精彩,他不仅托起了一代音乐,还托起了我们这许多人。”   

王酩是中国最早开办通俗音乐培训班的音乐家之一。1987年他创办的由中国音乐学院代培的通俗音乐培训班走出了年轻一辈歌手孙浩、李殊、胡晓晴。在他昏迷期间,歌手孙浩几乎天天前往,喋喋不休地跟他的老师说:“您醒过来吧,我带您去染头发,我们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地活下去……”   1988年,王酩一手创办中国轻音乐协会,后又主编《音乐生活报》。他的第一部交响乐《长城》刚刚完成第一乐章。 “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给了音乐。”70岁的词作家乔羽感慨他们30多年的友情和合作。他们1984年合作的《难忘今宵》至今仍在春节晚会的最后时分响起,只是到春节再听这首歌时,王酩他会是在天国。

人物评价  

王酩是为音乐而生的人。上帝把对音乐的炽爱和神童般的天赋给了一个穷孩子,可以想象出他求学、探索乃至走向成功的音乐之路是多么的坎坷泥泞,荆棘丛生。人们熟悉王酩动听优美的音乐,熟悉功成名就之后笑容可掬的王酩,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用汗水和泪水,把心中对祖国,对生活的厚爱凝砌起来,筑成一座高高的音乐山峦。记得彼时,常听而且爱听王酩吟唱自己的作品,尽管他说自己的嗓子有如“莎士比亚”,但依然爱听爱看他的演唱。除去憨态可掬的相貌和举手投足间透出的音乐灵性之外,还因为他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在倾诉积蓄在心里的感情。无论是激情柔情哀情,未曾开口泪先流,朋友们都知道,王酩在吟唱自己的作品时总会眼含热泪。那情景每每让人想起艾青先生的那句名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酩的音乐是真诚的,因为有情,也因为他首先感动了自己。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真正的艺术家不用谁人号召,都会倾注一生的心血,去不断地突破自我,推陈出新。从王酩的早期作品,从电影《海霞》、《沙鸥》、《小花》的音乐到《青春啊青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角落之歌》、《知音》,一直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等歌曲,他创作的一部部一首首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追求、探索、创新的光彩。当然,任何艺术上的标新立异,在问世之初都不会被全部的人们所认可,总会有人以捍卫传统的面目出现,品头论足、批判指责。历史上的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都遭遇过此类的尴尬与难堪。但最终历史和人民大众还是会给他们的作品以客观公正评价。那些流传至今,已经成为经典的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王酩曾多次颇为自豪地言及胡耀邦同志在一次小型音乐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王酩,你是酩酊大醉,音乐醉人啊!”王酩和施光南都以十分赞赏和崇敬的口气,多次传达过胡耀邦同志下面的这段讲话:“不要以领导人的好恶来判断决定一部文艺作品的命运。对文艺作品最高和最终的检验与评判是人民大众,是时间、是历史......”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耀邦同志的这段充满哲理的讲话,无啻于平地惊雷,震撼了艺术家们。这个观点无疑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文学艺术上的延伸,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规律的。从此,冲破羁绊,放开手脚去进行多种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尝试。应运而生的是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作品和艺术家。王酩、施光南、谷建芬、王立平,便是改革开放年代造就的一批杰出作曲家的代表。   

艺术家的苦恼往往来自取得成功,形成风格之后。如何突破自我,更上层楼?如何从已经踩在脚下的山峰上重新起步,去攀登上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这些严峻的课题,摆在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面前。见证过王酩在卫生间里放个小床头柜,铺开谱纸创作出的喜悦。更见过从如醉如痴的音乐中醒来的人们称赞他的辉煌时,他表现出的苦恼和忧虑。王酩有过沉思、有过郁闷、有过愤怒、有过懊丧,有过泪流满面的日子,也有过捶胸顿足的时候。这一切都源自他对自己难以进入崭新的创作状态不满,对自己难以寻到崭新的构思、崭新的音乐语汇不满。对自己不满是极度痛苦的。王酩始终是在对自己创作的不满足中跋涉、前进,直到为自己的生命划上休止符。对于一个毕生求索创新的艺术家来说,即使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也是一个成功的人,这个成功是人格自我塑造的成功。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