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乐坛纪事 >

1955年10月23日中国作曲家陈田鹤逝世

更新时间:2012-11-22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陈田鹤原名启东,中国作曲家,1911年12月8日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55年10月23日病逝于河北省通县。1927年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肄业,1929年在上海美术专门学校音乐组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故改名田鹤。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师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并深受黄自器重。由于家境贫寒,曾三度辍学。1932年后,先后在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及山东省立剧院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回到上海参加中国作曲者协会,从事抗战歌曲的创作1939年1月到重庆,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工作。1940年起在国立音乐院任教,后兼该院教务主任。1949年1月至1950年7月转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后,先后在中央歌舞团和中央歌剧舞剧院从事音乐创作。 


解放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央歌剧院担任创作工作。 他在音专学习时,即开始创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写了《认清敌人》、《我们要夺回失去的地》、《我们要振起精神》等歌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抗战中,他创作了不少抗战歌曲,如《八.一三战歌》、《保卫上海》、《八百孤军守上歌》等,对宣传抗战鼓舞斗志,起过一定作用。特别是他的《巷战歌》流传甚广。也曾为上海战士捐募塞衣演出,而写了歌剧《桃花源》(阿英编剧)。并写过钢琴曲《血债》,反映当时中国人民惨遭敌机轰炸的愤慨之情。   他写过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教材歌曲,如《燕子的歌》、《春游》、《国耻献词》、《嫩芽》、《米色白》等,向青少年灌输爱国、民主、爱劳动、爱科学等思想。也写过很多的艺术歌曲,如《牧歌》、《山中》、《秋天的梦》、《清平乐》、《春归何处》等。这些作品格调清新,形象鲜明。并曾写过歌剧《荆何》和清唱剧《河梁话别》等作品。

作为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家,陈田鹤的一生经历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音乐创作从艺术的角度反映了这一历史的演进,也展现了他个人思想发展的脉络。

创新之作引领作曲潮流

田鹤曾涉足电影界。他为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等摄制的故事片《银海浮云》《女人》《冷月诗魂》等,创作了《定情曲》《好宝宝》《定情之歌》以及《冷月诗魂》等插曲和主题歌。其中有三首还配了精致的钢琴伴奏,一首歌的伴奏采用长笛和弦乐的五重奏,此类写法在30年代的中国电影歌曲创作是引领时代潮流的。

此外,他以京剧曲牌《夜深沉》为素材,创作了同名管弦乐曲。全曲不过百余小节,但这一体裁在当时我国的音乐创作领域,实属罕见。它不仅是一首独立的管弦乐作品,也是20世纪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最早注入民族戏曲音乐元素的作品,在近现代音乐史上意义重大。

1945年,他创作的钢琴曲《奏鸣曲》,则取材于传统琵琶谱《文板十二曲》,这是他首次将古典音调融入自己的钢琴作品而进行的尝试。

1946年,青木关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组同学发起成立以研究民歌为宗旨的“山歌社”,为支持这个有意义的活动,田鹤选择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送大哥》进行钢琴伴奏的写作,在校内油印散发。

一生创作贡献卓著

纵观田鹤先生的一生,其音乐创作上的贡献可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田鹤先生偏爱艺术歌曲的创作。艺术歌曲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他的师辈(如赵元任、黄自)和同辈(如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及冼星海等),在旋律写作、钢琴伴奏、和声运用方面,其“诗人气质”和“幻想色彩”十分浓郁。他的艺术歌曲中所呈现出的抒情诗人气质、浪漫幻想色彩、细腻心理刻画、生动形象塑造、以及清澈如泉水的感情表达,在他的同辈或晚辈作曲家中很难找到相类似者。

  二、田鹤先生的旋律是在朗诵的基础上形成的。有较高诗词修养的他,对语义、语调、语气、语势的处理极为考究,在感情表达上力求做到词曲结合丝丝入扣。唱起来不仅像说话一样自然,而且易记、好听、动人。

  三、善于用三两个音来发展乐思。如《巷战歌》就是以开始的短句为动机,只有彼此相距大二度的两个音,通过原位或高八度的反复、扩大时值、句尾延伸、上行模进等发展手法,逐步加强音乐的紧张度和爆发力,向高潮推进。把誓与敌人周旋到底、以争取最后胜利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四、旋律创作与钢琴伴奏水乳交融。伴奏不是只作为衬托旋律的和声与节奏的附属物,而是和旋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伴奏音型的设计更见匠心。

  五、对中国民族调式和声的探索。他的和声虽然没有超越传统的调性范围,但是却一直在探索民族化的多声部写作之路,并且尝试用调式和声来写作。

为音乐而生的陈田鹤先生,一生虽然短暂,却在创作上涉及了声乐、器乐、歌剧音乐、舞蹈音乐、电影音乐等各种体裁领域,且作品颇丰,成就卓著。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