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1302Z1)、艺术硕士-音乐(135101)
本专业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理论与实践兼能的中外音乐研究人才。本专业包含的研究方向有:
1、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本方向主要研究国内外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流变和传承,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曲家、艺术流派及创作理论、创作方法。
导师赵方教授,1960年出生于湖北。先后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武汉音乐学院本科小提琴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理事,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北京市舞台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评委。创作公演多部大型舞剧、歌曲百余首及大量舞蹈、电视剧、电影音乐。代表作大型舞剧《土里巴人》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华大奖”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山乡书记》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华表奖”,歌曲《百合》获北京市政府文学艺术奖。著作《20世纪中国名歌名曲赏析》。
导师刘洁副教授,1977年出生于湖南。自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先后在本院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要教授课程为: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科研成果:2012年,书著《贝里奥音乐戏剧<迷宫ⅱ>及其相关音乐分析研究》(16万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013年,论文《贝里奥新人声作品中多元化的文学语言》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论文《论肖斯塔科维奇对奏鸣—交响套曲的革新》发表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艺术歌曲《渔家傲》发表于《音乐创作》。2009年,论文《肖斯塔科维奇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发表于《音乐创作》。2007年,评论文章《十载心系民生 一曲怀颂神州》发表于《人民音乐》。2006年,评论文章《民风造绝响 自然成天籁》发表于《人民音乐》。2004年,艺术歌曲《祖国正是春天》发表于《音乐创作》。2003年,评论文章《曲中品“戏”》发表于《人民音乐》。2002年,评论文章《夏日里的南风》发表于《人民音乐》。2001年,评论文章《阳光下的祖国》发表于《人民音乐》。2001年,评论文章《巾帼不让须眉》发表于《人民音乐》。
2、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本方向主攻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与研究,中外音乐基础理论教学比较研究。
导师王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先后受聘于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多所院校讲授视唱练耳课程,主要成果有:我国第一部自主研发的多媒体一体化软件教材“考生听力冲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法国雷卡视唱系列教程(上海出版社,2011)等;主持参与包括“视唱练耳与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应用“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近十项;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其中《V字图标节奏同步速记法》从理论到实践上较有成效地解决了视唱练耳教学中听写记谱的问题;获得奖项有:广播电视部电教节目二等奖(电视讲座:儿童五线谱入门,1989),全国首届奥林匹克音乐能力大赛优秀辅导教师奖(1992),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与乐理试题设计大赛(乐理课件和听力课件)优秀奖(2007),全国艺术高校视唱改编&创作&演唱大赛优秀奖(2008)等。
导师刘洁副教授,1977年出生于湖南。自1992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先后在本院获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要教授课程为:视唱练耳、曲式与作品分析。科研成果:2012年,书著《贝里奥音乐戏剧<迷宫ⅱ>及其相关音乐分析研究》(16万字),由团结出版社出版。2013年,论文《贝里奥新人声作品中多元化的文学语言》发表于《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论文《论肖斯塔科维奇对奏鸣—交响套曲的革新》发表于《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艺术歌曲《渔家傲》发表于《音乐创作》。2009年,论文《肖斯塔科维奇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发表于《音乐创作》。2007年,评论文章《十载心系民生 一曲怀颂神州》发表于《人民音乐》。2006年,评论文章《民风造绝响 自然成天籁》发表于《人民音乐》。2004年,艺术歌曲《祖国正是春天》发表于《音乐创作》。2003年,评论文章《曲中品“戏”》发表于《人民音乐》。2002年,评论文章《夏日里的南风》发表于《人民音乐》。2001年,评论文章《阳光下的祖国》发表于《人民音乐》。2001年,评论文章《巾帼不让须眉》发表于《人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