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智林先生为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八期)作“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自信”讲座
2017年11月15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共同承办的“中国乐派名家讲坛(第二十八期)”在中国音乐学院新综合教学楼201举行。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文化学者陈智林先生为国音师生以及广大戏曲爱好者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自信》的讲座。陈智林先生在讲座中介绍了戏曲的起源及表演体系,并通过中国戏曲与文学、书法、绘画等中国传统艺术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对中国文化内涵以及提升文化自信进行了深度解读。
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沈诚教授主持。他对陈智林先生的艺术经历及所获殊荣做了简要的介绍,希望国音师生和广大戏迷珍惜与陈智林先生近距离交流的机会,感受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讲座中,陈智林先生从世界戏剧起源、中国戏曲与中华文化同源共生、感受程式之美三个方面详细讲解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自信问题。他讲到,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是具有完整情节和人物塑造,具备充分展示各种矛盾人物,满足剧场艺术基本条件的艺术形式。它在公元12世纪真正形成,经历了千年的孕育,厚积薄发,脚踏实地地伴随中华民族的发展而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特殊艺术表演形式。陈先生指出,在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中,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表演体系是形简写意的表现手法、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以演员为中心的综合艺术,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布莱希特体系”的充分融合,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高度体现。
陈先生通过生动的事例,讲解戏曲与中医以及戏曲与书画的内在联系,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源共生关系。同时,结合自身出国演出交流的经历,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总结出中国戏曲在“走出去”到“走进来”再“走出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陈先生强调,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相互交融、相互支撑、相互关联,戏台上的人物角色不仅仅是演绎故事情节,同时承担着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的作用。要了解中国戏曲的内涵就要先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中国戏曲的自信就是中国文化的自信。
讲座最后,陈智林先生为在场师生表演了川剧《张大千》经典唱段,他高亢迂回的唱腔与细腻深情的表演赢得大家阵阵热烈掌声。沈诚教授最后总结到,陈智林先生作为戏曲表演艺术家,演绎了众多深入人心的作品,同时作为文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场师生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陈先生的讲座,不仅从中获得文化之力、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内心也涌动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