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做学生参加乐队或和伴奏时, 指挥或老师们经常会说"高了!'"低了!" 但是如果没有钢琴的固定音高乐器的训练, 管乐学生很难建立起对音准的概念。 高了多少? 低了多少? 从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自从有了校音器后, 这个问题变得容易理解了。 我们知道, 乐器产生的音高是按照其震动频率而定的, 通常我们的钢琴是以A=440Hz, 乐队是以A=440, 442 或者443Hz设定的。 Hz (赫兹) 即声音每一秒种的震动次数。 数字越大, 频率越快, 音高越高。 以比较适合巴松管音域的Korg CA30 校音器为例。 我们首先应设定标准音, 即A是多少, 如前面提到的, 通常A是设定在440或442Hz. 下来,当我们演奏一个音时, 如果其频率完全准确, 校音器上的电子指针因该是在正中间,即0的位置, 同时, 绿色灯亮起。 那么, 怎样算是不准了呢? 我们看到在0的左侧有-20即右侧+20的标记。 同时还有圆点标记。 每个圆点标记之间代表5个Hz或者音分。根据很多职业演奏家的经验, 以乐队中的双簧管定音的A为例, 同音如果超过2个音分, 大部分人就可以听出其差异。音高越高, 其差异越明显, 音的时值越长越明显。 有一个例外就是: 我们的消音器是和钢琴一样, 是按照12平均律设计的, 是把一个八度的的音完全按照半音12份等分的。 然而我们的和声体系却不是严格的12平均律, 例如大家知道的完美的大三和弦的三音可以稍微高一些, 大七度音程稍微低一点更具有张力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乐队中知道自已声部的位置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有趣的是, 人们的听觉更易辨别高出的音而且会觉得不舒服, 但对于低了的音则没有那么敏感, 因此很多巴松演奏者宁愿自己的乐器偏低一些也不愿意有"sharp 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