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本调为胴音做5,西安流行的指法。依次开孔为低音6、1、2、3、5、6、7、高音1,4和低音7用叉口指法组合出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最少的指孔做出了最多的音,后来发展到十孔埙,再开两个孔为高音2,因为指孔面积过大才这么做,最近我们制作出了可以吹出高音3的埙,就把原来的两个孔保证高音2变成一孔,这样高音2和高音3的这两个孔都很大,只好把这两个指孔放到后面做成椭圆孔,用大拇指来堵才可以堵住。这个从演奏角度讲已经不是很好了,持埙不方便,因为7和高音1很常用,放到前面最上面两孔很不合理,极易把埙掉了,高音2和3毕竟很少用,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最大的两孔还是放在前面,加键来控制,还没有动手做,有能提供帮助的朋友请和我联系。
可能有朋友会说,你说用最少的指孔做出了最多的音,我还可以让指孔再少,用八个指孔就可以做出十孔埙的效果,说的很对,但是只要你翻开谱子就可以看到,中国民乐里出现最多的还是12356这五个音,我们一直就用的是五声调式,所以要用最方便的指法把这几个音保证了,尽量不用叉口指法,这样才方便于演奏,这也是设计这个指法的初衷。另外埙的音越高,打开的指孔面积就越大,你要指孔少了,肯定有的孔会很大,能不能方便的堵住孔都很成问题。
另外该指法变胴音做1很简单,就是3和7用到了叉口指法。在这里说一下变调的问题,有的朋友说一把埙他可以变出几乎各种调来,其实意义不大,就算你变出来调了,可是音够用吗?而且叉口指法会很多。民乐有局限性,钢琴有88个音,怎么变都可以,埙也就20来个音,所以一把埙有实用意义的变调不是很多,以胴音5为例,变成胴音做6、1、2、3,实用意义最大,笔者也只是熟练的掌握了变1和2的指法。
这种指法具体可参照刘宽忍先生所著的〈埙演奏法〉一书。王其书先生的指法书里也有。
B 基本调为胴音做1,最高音到高音4。低音用俯吹来保证,指法编排以刘凤山的为最合理,只是4和高音3用了叉口指法,基本保证主音都是顺开的指法,方便于演奏,在变调时也是找埙上能降半音的孔把音吹全,指法编排非常合理,转调很方便。我手头有一把这样的埙,很不错。
C 无论是基本调为胴音做1还是5,做出所有的音来,不用叉口指法,方便演奏,但是对音域的扩展有限制,毕竟人只有10个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