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乐理知识 > 乐理入门 >

什么是节奏?学习基础乐理知识

更新时间:2014-06-18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下面是几个实例:
  
  巴赫(Bach)第一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乐章是柔板,它能给人一种安详平宁的感觉。这首柔板采用的是三拍子,由于速度慢,旋律悠长,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它的强弱拍子的交替。
  
  曲例四:巴赫第一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二乐章柔板
  
  这部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是快板,它是6/8拍,即每小节有6个8分音符,它实际上是两个3/8拍的组合(强-弱-弱,次强-弱-弱)。
  
  同样是三拍子,由于速度不同,效果完全不一样。这首快板是活泼热烈的,律动感很强,因此音乐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动力。
  
  曲例五:巴赫第一布兰登堡协奏曲第三乐章快板
  
  在一首作品当中作曲家有时会改变速度,来造成情绪上的对比和变化。我们在前面谈到音区和力度时,曾例举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音乐《火鸟》的终曲,另一个是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中的《在山大王的宫中》,其中的节奏特点都是从慢变快,《火鸟》的终曲在变快了之后,又回到慢速,极有效果。
  
  现在让我们来对照着欣赏两首小曲,它们的关系十分有趣,前者是后者的改编,由于速度不同,面貌全非。前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乌龟的特点是动作慢,所以作曲家用了很慢的速度来描写它的形象,而后者是这首曲子旋律的来源——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Offenbach)的一首快速舞曲。
  
  谱例四: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中《乌龟》主题(奥芬巴赫《康康舞曲》主题)
  
  曲例六: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乌龟》
  
  曲例七:奥芬巴赫《康康舞曲》
  
  一般来说,快的节奏令人兴奋或紧张,慢的节奏给人安详从容的感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要看与节奏相配合的其他要素,如音区、力度以及音色等等。在影视配乐中,作曲家常常要使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相配合,以渲染气氛,但他们常常会用"反衬"手法,比如画面特别紧张、镜头剪接非常迅速的时候,音乐却是慢速的,这种时候往往会产生十分有效的结果,这就是令观赏者更加紧张,或者是加大了空间感。比如在描写越战的电影《野战排》中,有一组镜头相当激烈,飞机在天上连续地向地面扔炸弹,大地一片火海,许多人在挣扎、流血,而音乐却用了美国作曲家巴伯(Barber)的一首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速度很慢,节奏气息宽广,旋律是长线条的,其效果惊人地好,观影者在眼前一片灾难的时候,不仅仅是被血肉横飞的场面震惊,而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角度、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进行思索,由此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对生命的珍惜,对和平的渴望。
  
  谱例五:巴伯为弦乐队而作的《柔板》
  
  曲例八:《为弦乐队而写的柔板》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