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乐器种类 > 民族乐器 >

中国古代乐器《口弦》

更新时间:2017-09-21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学习网

  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口弦又称“口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 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是人民非常喜爱的民间乐器。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口弦又被称作“口琴”。在明代《南诏野史》中就有“男吹芦笙,女弹口琴”的记载。清代《滇南虞衡志》中很详细地记载了“口琴”的形成和制作。唐、宋时期的“铁叶簧”之类的拔簧乐器就是口弦的前身。关于口弦的来历,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传说明朝统治纳西族和僳僳族的丽江木土司,欺压民众,作恶多端,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木土司深怕人民群众聚议他的罪恶,反抗他的统治,于是他制订了一条违背人情常理的法规:不准人们接触谈话,就连父子、夫妻也不例外,如有违反者轻则受到鞭刑,重则杀头示众。木土司的暴政使得民众更加愤怒,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反抗他。聪明的僳僳族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创制了一种乐器——口弦,他们用口弦来代替自己说话,表达心声,使得木土司的诡计失败。云南的口弦是用一种长约三寸,宽约五分的竹片,中间刻成浅槽,槽底的竹片拉成簧牙(有的簧牙是用薄铜片或银片制成的)。吹奏时左手握住竹片的一端,另一端放在口边,让呼吸的气流鼓动簧片,同时右手指配合轻轻弹动竹片,随着气流的变化和指头的弹动,就会发出优美动听的曲调。 口弦通常是男青年用金竹制成的,小伙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将作好的口弦装在一个精制的小竹筒里,筒面上雕刻了各种花纹图案,系上红色或黄色的缨穗,送给心爱的姑娘,作为爱情的信物。姑娘收到心爱小伙的礼物便会把它挂在胸前,既可作为装饰,又可随时取出吹奏娱兴。口弦曲调丰富,有表现爱情的,有表现生产生活的,还有舞曲。

中国古代乐器《口弦》

  在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口弦。当时名“簧”,簧在古代与竽、笙、篪等乐器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据汉魏以来的文献记载,表明簧是—种用竹或铁制成的横在口中演奏、和口弦是同一类的乐器。

  甚至在当时还有类似今天多片弦那样的多片簧存在。从先秦至晋的古籍记载可知,簧是贵族使用的一种“高雅”的乐器,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据《汉宫阙疏》所载,在汉代皇宫中还建有一座“鼓簧宫”,可见簧在当时统治阶层和上流社会已颇盛行。

  早在晋代,著名道家葛洪所著的《神仙传·王遥》中记述过一个弹奏五片口弦的故事:一次,王遥带着自己的弟子登上一座小山,进入山中的一个石室,石室中有二人。于是王遥让自己的弟子取出所带匣中的三枚“五舌竹簧”,发给石室中二人,自己取了一枚,三人并坐,一起弹奏起了口弦曲。故事带有道教的神秘色彩,它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演奏五舌竹簧在当时已很少有人能演奏,是一种秘技。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古就流行着簧这种乐器,据史籍记载,至少在公元四世纪末,四川、云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地区,簧已经非常流行。北宋陈蜴《乐书》中载有竹簧和民间流行的铁叶簧,这是目前见于文献的最早图像。

  元代以后,簧在中原内地逐渐失传。簧的名称也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明代以来,口弦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清干隆动撰的《清朝通典》在谈到“口琴”时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设一簧,末出股外。横衔于口,鼓簧转舌,嘘吸成音。”《大清会典图》也有详细记述,并载有其图。

  我国各少数民族,对口弦都有自己的称呼,如彝族叫“洪洪”或“弄果”,僳僳族叫“玛哥”,白族叫“毕协”,傣族叫“拜”,景颇族叫“掌共”,佤族叫“合朗”,拉祜族叫“阿沓”,羌族叫“阿珠”,锡伯族叫“玛肯”,独龙族叫“芒锅”,高山族称“嘴琴”或“嘎洛波”,黎族则称之为“口弓”。

  口弦的品种较多,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有竹制和金属制的口弦;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有单片弦和多

  口弦 片弦;因演奏方法的不同,又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口弦。

  口弦的演奏方法有用手指拨动和抻动两种,分别流行于不同的地区。

  演奏口弦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弦柄,多片弦则使其呈扇形,将簧舌部分置于两唇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口弦尖端,引起簧舌振动,便发出明亮的叮咚之音。

  另外的一种抻动口弦,在每个簧片的尖端系有一条丝线,演奏时将线头套在右手指上,以指牵线使簧片振动发音。演奏者利用双唇向前突出是筒状增加共鸣、扩大音量,并借以口型交换和控制呼气等方法,变化出不同的音色。熟练的演奏者,能表达出较复杂的节奏和较多的音色,并能使每片弦发出它的纯五度泛音来。在一副三片弦上,往往能奏出6个不同的音。运用不同的奏法,既能发出余音袅袅的音色,也能发出较粗犷的音响。

  1980年,在四川凉山州民族民间器乐会演中,有两位布拖县彝族妇女,第一次用多片弦齐奏,她们以五度、八度泛音变化,并通过节奏交错,奏出二声部重奏和持续音衬托的效果,韵味无穷,受到好评。

  在我国的傣、哈尼、景颇、佤、拉祜、苗、柯尔克孜、锡伯、回、蒙古、达斡尔、鄂温克和黎等民族,流行的是手指弹拨的口弦;高山族流行的是抻动的口弦;彝、纳西、僳僳和白族,则两种口弦都流行。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中国民族乐器图文详细介绍

[导读]民族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民族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民族乐器专题,详细介绍各种民族乐器!常见的民族乐器各类有:...阅读全文

西洋乐器图文介绍

[导读]西洋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西洋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西洋乐器专题,详细介绍各种西洋乐器!西洋乐器主要是指18世...阅读全文

古今弦鸣乐器图文详细介绍

[导读]弦鸣乐器有哪些?想了解各种类的弦鸣乐器介绍吗?小编整理弦鸣乐器专题,详细介绍民族乐器中的弦鸣乐器和西洋乐器中的弦...阅读全文

古代乐器图片及名称介绍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小编为广大乐器爱好者带来中国古代乐器100种图片及名称,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