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名曲 > 外国名家名曲 >

马思聪:《思乡曲》

更新时间:2011-02-23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简介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马思聪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

  创作背景

  《思乡曲》作于72年前的1937年。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此举使得马思聪在文革受批斗期间内的唯一对"中央"的希望破灭。

  曲子赏析

  《思乡曲》衷情于一场作曲家所熟悉的内蒙沃土。原是“马思聪1937年所作《绥远组曲》(现称《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似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所怀的思念之情。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具有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混合的结构原则。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于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第一、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域等方面揭示了主题所含的因素。第三变奏是乐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改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活泼明朗的气息。主题的再使用了音区的调动,明亮的高音区,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最后,乐曲以简短的结尾结束。使人回味无穷的是,乐曲最后落在羽调式的属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使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

· 马思聪:杰出的爱国音乐巨匠
· 【音乐百科】马思聪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
· 马思聪
· 马思聪演奏小提琴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