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改革
李叔同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启蒙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开创者之一,他通过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教育思想。其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是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曾对“五四”运动前的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后通过他的弟子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以及他的再传弟子缪天瑞、钱君匋、邱望湘、王云阶、江定仙、俞绂棠、陈啸空、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何笑明(铭)、徐希—、孙继南等人的音乐教育实践,使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在面向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改革新局面的今天,我认为,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以学生为本”、“爱国奉献”、“乐歌创作”以及《音乐小杂志》中的音乐教育思想,都蕴涵着很多合理与优秀的闪素,需要我们努力挖掘、汲取和发展。
一
李叔同“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对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传统人格教育思想在近代的新阐释;是将中国传统人格教育理论同近代我国启蒙音乐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是蔡元培人格审美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先器识而后文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是“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并认为一个文艺家倘没有“器识”,无论技术何等精通熟练,亦不足道,所以他常诫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所谓的“好人”,按照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①而当下我们的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重音乐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音乐理论的学习、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一味地追求当钢琴家、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对其它文化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认为“一俊遮百丑”,导致有些学生虽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或声乐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知识,使一些学生打上了极端个人主义、狭隘的功利主义烙印。按照李叔同的音乐教育思想来看,这样的学生即便成为一个艺术家,他也不是一个好人,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对艺术、对音乐事业发展有用之人才。从这个角度说,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符合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的,也是符合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再者,李叔同的人格教育思想的另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他在教学中,“从不怒容,总是轻轻地像母亲一般吩咐我们”,“他从不威胁学生,而学生见他自生威敬;从不严责学生,而学生自会用功”;“他对待学生并不严厉,却是非常和蔼可亲”;“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他的受人崇敬,不仅是为了上述的郑重态度的原故;他的受人崇敬使人真心的折服,是另有背景的。背景是什么呢?就是他的人格。”“他做教师。有人格作背景,好比佛菩萨的有‘后光’……他是实行人格感化的一位人教育家。我敢说,自有学校以来,自有教师以来,未有盛于李先生者也。”以上既是李叔同音乐教育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师表形象的片段。从现代教育学的视角说,教学问、教做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为示范与榜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古人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的内在含义,就是突出了教师自身的楷模作用和学习过程中受教者对教师的仿效。从李叔同的嫡传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后来的我国音乐教育所做出的贡献来看,应当说都有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子。正如科尔伯特所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①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一条主要的渠道,而教师的品格却是直接的影响者。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所需要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那些素质呢?问答是这样的: 21世纪我国音乐教育的理想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的专门家。他们既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同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们必须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诸方面,具有优秀音乐教师的独特素质。从这个要求来看,李叔同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音乐教育思想和音乐教学品格,对于今天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p#分页标题#e#
二
“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贯穿于李叔同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他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音乐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教歌唱,着重于音程练习……教弹琴着重于指法练习,指法有一点点错误,拍子有一点点不准确,先生就轻缓而和悦地说:‘蛮好、蛮好’。”“他弹琴是十分严格的,无论附点、切分音、休止符、强弱等等都非常注意,非常准确。”“‘还’新曲的时候,结果使他满意的,他就在本子上写一个‘佳’或‘尚佳’、‘尚可’等字样。否则,他立刻立起来,用天津腔的上海话对你说:‘曼好、曼好’。”“他从来不向同学们多说什么话,可是在他高尚的人格和深邃的艺术熏陶下,全校四五百个学生,凡是怀有艺术天才的,他们的天才无不被充分发挥山来。”上列这些话是他的学生回忆时说的,我们可以从此窥见李叔同“以学生为本”音乐教育思想,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贯穿。在当代我国音乐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音乐教学观念的改革是先导,音乐课程的改革是中心。以学生为本的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主张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对待,强调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即以人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应有的自主音乐学习的权利,而这种自主学习的音乐教育想观,就是主张通过音乐教师的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真实的自我,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及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与能力,努力为自己学习,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正如S·拉塞克利G·维迪努所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自学,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筑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被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②从李叔同弟子丰子恺的艺术成长道路和刘质平的音乐成长道路不难看出,他们后来之所以成长为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画家,是与老师李叔同爱心、鼓励、启发、诱导和发现、重视、引导有很大关系。作为适应新世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承认学生作为个体人的独特性,承认学生在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特长以及音乐表现方面的差异性,承认只有根据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才能达到有效教育的事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使学生在一种宽松、平和的氛围和心态下正常的学习,在一种充满爱、充满创造的意识环境中陶冶成长。李叔同“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与我国现代音乐教育观念不谋而合。因此,他的“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至今仍然能显示出激励、启示、导向的现实意义。
三
“爱国奉献”的音乐教育精神,是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反映。他早在1904年创办“沪学会”时,“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需要人力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为“沪学会”作词配曲的《祖国歌》中,以“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惟我大国民”词句,表达了他的爱国热情:他为寻求救国之路,东渡日本之前,作《金缕曲》一阕,其中“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反映出李叔同的爱国精神。他作为我国近代最早出国留学学习西方音乐、美术的先行者之一, 1910年毅然回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我国当时还十分落后的音乐、美术的教育中。他这种为我国音乐、美术教育奉献的本身,即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辛亥革命成功后,李叔同为此填写了一首词《满江红》,“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页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看从今一担好河山,英雄造”。这里表达了李叔同向往民主自由,向往共和民权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李叔同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人格教育精神以及“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育思想作基础,所以“他富有爱国心,一向关心祖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当然音乐教育也不例外。从此意义上说,李叔同的爱国主义音乐教育思想,就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李叔同从事音乐教育的严肃、认真和奉献的精神,同样也体现了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他之所以能受学生的崇敬,而能使当时被看轻的图画、音乐科被重视,完全是为了他的教育精神的关系。”李叔同的教育精神“是认真的、严肃的,献身的。”“上课铃没响,李先生#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