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还能吸引当下观众吗?我们只知道,中国昆曲艺术家、古琴演奏家们一直在为之苦恼。记者穿梭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各个角落,发现那些三五成群的国外演出商、艺术家、制作人,也在那里议论这样的话题。昨天,这样的焦虑被骤然放大,私下的议论也被移到艺术节的高峰论坛上。澳大利亚资深艺术节总监罗宾·阿契尔在论坛上对众人欢呼:他发现了传统艺术的突破之路!
罗宾·阿契尔从中国台湾的云门舞集得到最初的灵感。林怀民是云门舞集的创办人,他有着传统舞蹈与武功的背景,22岁去西方留学研习现代舞,4年后回台湾创办了云门舞集,之前,台湾并无现代舞团。从《白蛇传》的目眩神迷到《红楼梦》的斑斓绚丽,从《九歌》的无语凝噎到《薪传》的沉默雄辩……云门舞集的舞台上,满台的现代舞,又满台是中国符号。独特的创意、精湛的舞技、浓郁的中国味道,云门舞集在世界现代舞林中成了“独一份”。林怀民带着云门舞集站上了世界200多个舞台上,演出了1500多场。罗宾·阿契尔认为:“林怀民把中国文化融入美国现代舞技巧中,巧妙而不生硬。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复杂性真实地表现出来。”
还有一个例子,是非洲布基纳法索有两位年轻的舞者萨利亚和塞义杜。法国的编舞指导玛蒂尔德·莫尼埃在非洲发现了这两位舞者,并把他们带到了法国接受现代舞训练。若干年后,萨利亚和塞义杜成立了自己的舞团,又从非洲带出当地的音乐家。于是,他们将现代舞和布基纳法索的音乐融为一体,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作品风格。他们的舞蹈,让人感觉仿佛完全来自非洲。但是,也没有人会否认,这是一种现代的舞蹈,一种充满力量的舞蹈语言。
罗宾·阿契尔认为,艺术家如果能认真地把传统与现代艺术形态自然地结合起来的时候,就有可能产生巨大的价值。“在最近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完美的价值体现。高科技与中国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表现的是中国的古代文化,但是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则完全是21世纪的。这样做很聪明,让全世界都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
不过,如果艺术家对传统和现代两种艺术风格并不感同身受,而仅仅是为了“另类”或“创新”而盲目跟风,这样要取得成功,就比较困难。“对结合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渴望,必须是发自艺术家内心的,就像林怀民和萨利亚一样。”罗宾·阿契尔说。
如果没有同时驾驭现代和传统艺术的本领,罗宾·阿契尔建议艺术家不妨安分守己:“日本的十三弦古筝和中国的琵琶都需要后继有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应该有人去发展。艺术家未必要走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一座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