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湖北省随县城郊擂鼓墩曾侯乙大墓揭棺。一套坚毅地挺立了2400余年的钟架和上面悬挂的总重量达5000余斤的64件编钟,以青铜时代凝重森严的风格和钟磬之乐庞大奢华的气魄,赫然托出春秋战国时朗诸侯国宫廷中音乐活动的场面。
对于中国音乐的发展脉络,一位音乐史家认为:“中国历史上经历过以钟磬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产生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在于社会生活因经济的、政治的原用而发生的剧烈变革。”曾侯乙墓出土乐器,集大成地反映了钟磬之乐的全部成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留给中国音乐史的最有价值的礼物。
该套编钟钟架共分3层,高3米,由6个青铜佩剑武士,以头和双臂承顶横梁。全套编钟共64件(其中钮钟19件、甬钟45件,另有傅钟1件),分列八组,呈一图形排开。另一面则是分列四组的32件编磬。最大的甬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公斤。最值得注目的是,每件甬钟都可在隧部、鼓部敲出相距三度的两个乐音,并在相应的部位镌刻着所发音高的音级名。一钟双音是先秦乐人、工匠的杰出创造。它的奥秘在于钟体的横截面是合瓦形,两端锐角部分利于声音衰减、且在振动中形成两条音响节线走向,敲击一个发音点,一条节线走向共鸣,另一基频便受到抑制,反之亦然。这一声学成果概括了古代制造工艺中几何形状、结构比例、化学成分、热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成就,体理了古代音乐家和工匠的卓越才华。
由于一钟双音拓展了音域,致使全套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a1--a4),比现代钢琴仅少一个八度,其基调也与钢琴的调高(C大调)相同。这一公元前5世纪乐师们音高标准的选定,反映了人类听觉生理的最适度的界限。在中间的二个人度内,12个半音齐备,可以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乐曲。仅此一点就充分证明了当时人们音乐思维的成熟和乐器本身的完善。更值得珍贵的是,全套编钟上刻有2800多字的错金铭文,它准确地记载了当时楚、齐、晋、周、申与曾国使用的各种律名、阶名、变化音名的对照参见情况,整套术语环环柑扣,精密明晰,成为一部凝铸在钟壁上的闪现着2000余年前音乐家智慧的乐理书,也是一部镌刻在钟壁上的沉甸甸的历史。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批配套的竹木丝弦乐器,计有:
十弦琴(l件)、五弦琴(l件),二十五弦瑟(12件)、鼓(4件),笏(2件)、排箫(2件)、笙(5件)。人们因此称它为“地下音乐宝库”、“古代音乐文化光辉创造的历史见证”,这是当之无愧的。
乐器学习网(www.yueqixuexi.com)导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基本乐理的精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阅读全文
本篇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专题,适合所有初学音乐的网友,在自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本专题内容大多有所答疑。内容主要围绕...阅读全文
乐器学习网本篇带来侯书森主编的《青年必知音乐知识手册》,包括音乐美的旋律美的熏陶、中外音乐发展史、中外经典歌典欣赏、中外...阅读全文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小编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由郭萌黎主编的《视唱练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共分三十二节课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