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经看到吴先生提到一个现象,说唱到高音会感到头晕那么一下,并说晕一下是对的,多次晕就不对了(大意如此)。吴先生希望能够就这个现象探讨一下。我现在提供一点看法,算是抛砖引玉。我觉得,唱高音时会晕一下跟高音时的平衡状态有直接关系。
人体平衡的维持是由视觉、触觉、本体觉(肌、腱、关节觉)及前庭器官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的。站桩包含了所有这些器官的协同作用。视觉、触觉、本体觉似乎都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前庭器官这一块大家比较陌生。我顺便摘录一点资料,看看能不能给朋友们一点比较清楚的印象。
这里的前庭器官是指内耳前庭器官,人的耳部分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是传导声波的部分;内耳是感受声音和感受身体在静止和运动时的位置的器官。
内耳兼管听觉和平衡感觉,结构复杂,称迷路,全部包在颞骨岩部骨质中,可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是颅底颞骨内一系列的小管腔,中央部分膨大称前庭,后上方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前下方为耳蜗。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腔,由上皮和结缔组织膜构成,相应地分为蜗管、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三部分。骨迷路和膜迷路内均充满淋巴。按分工来说,耳蜗内内的膜迷路司听觉,若其发生病变损坏时,可产生神经性聋;前庭和半规管内的膜迷路司平衡感觉,若受刺激或损害时,则可发生晕眩。
具体来说,椭圆囊和球囊中的位觉斑可感受头部位置的刺激。当头部位置改变时,位觉斑的毛细胞受到耳砂的牵拉刺激,通过神经反射作用,从而使身体在静态中保持姿势的平衡。当身体作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时所发生的姿势反射(如直线运动时身体的后仰或前倾、旋转运动后的眼球振颤或倾倒),主要是由壶腹(山脊)管理的(球囊、椭圆囊也参与)。内淋巴的流动刺激了壶腹(山脊)和味觉斑中的毛细胞,通过前庭神经传入中枢而维持身体在动态中的姿势平衡。
平衡传导的第一级神经元是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中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半规管的壶腹(山脊)和球囊、椭圆囊中的味觉斑,中央突组成前庭蜗神经入脑桥,止于前庭神经核。第二级神经元即前庭神经各核发出的纤维,有几种去向:
——前庭各核发出纤维组成内侧总束(行于中线旁边内侧丘系的背侧),向上止于眼动、滑车、展神经核,由各核发出纤维支配眼外肌,从而形成旋转后的眼球震颤的发射;
——前庭纤维组成内侧纵束,下降至副神经核和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它们发出的纤维支配颈部肌肉,以完成头颈的姿势发射性调节;
——前庭神经外侧核的纤维组成前庭脊髓束,下降至颈髓和上部胸髓的前角细胞,亦完成姿势的反射调节;
——另有一部分前庭纤维经绳状体进入小脑(有经前庭核间接进入的,有不经前庭核直接进入的),再于小脑内传递,并借小脑—红核—脊髓等通路而完成平衡调节;
——前庭神经除与眼球肌肉和身体各部肌肉联系外,还与感觉中枢、脑干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等联络,所以当前庭器官受到过度刺激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反应。
这个内耳前庭器官器官所在的位置跟我在《歌唱势能与歌唱平衡》的帖子中提到的头部平衡点似乎是同一个位置,甚至头部平衡点确立的依据之一就在于这个部位有内耳前庭器官这种专司人体平衡的器官存在。
简单说,唱高音唱得正确时,歌唱的平衡状态也是比较理想的。在这种情况下,前庭器官的位觉器对声音位置的感受应当是非常清晰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刺激。由于前庭神经除与感觉中枢、脑干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等联络,所以当前庭器官受到适当的刺激时,就会引起微微头晕的感觉。当然,这种刺激并不过度,所以就会有吴先生所说的只晕那么一下的感觉。
乐器学习网(www.yueqixuexi.com)导读: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基本乐理的精品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阅读全文
本篇李重光《基本乐理600问》专题,适合所有初学音乐的网友,在自学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本专题内容大多有所答疑。内容主要围绕...阅读全文
乐器学习网本篇带来侯书森主编的《青年必知音乐知识手册》,包括音乐美的旋律美的熏陶、中外音乐发展史、中外经典歌典欣赏、中外...阅读全文
本专题乐器学习网小编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由郭萌黎主编的《视唱练耳--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内容共分三十二节课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