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曲 音 音程 音高 音阶 音名 音诗 音域 咏叹调 圆舞曲
夜曲(Nocturne)原指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 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海顿、莫扎特都写过这类作品。十九世纪以来的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具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常以分解和弦为伴奏,偶而也有合奏或声乐曲。肖邦写有十九首钢琴夜曲,李斯特和俄罗斯作曲家都写有多种体裁的夜曲。
音(Ton)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泛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振动的状态。
音程(Interval)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音高(Pitch)用一秒钟的振动数来表示。频率次数多者音高,频率次数少者音低。将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定为“a”,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
音阶(Scale)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排成音列。根据调式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可分为:“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等。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
音名(Pitch name)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因国家而异。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
音诗(Tone Poem) 与交响诗(Symphonic Poem)同义。
音域(Compass)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
咏叹调(Aria)抒情调 配有伴奏的独唱曲,是歌剧或清唱剧里的歌曲,有时也用于抒情的器乐曲上。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曲,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八世纪后半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其特点:三拍子,节奏明显、轻快,旋律流畅、热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者较方突出。此种体裁,流传极广,种类繁多。有用于声乐的圆舞曲,有用于舞会的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