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十一调 金元的词曲、戏曲音乐申宫调。因当时共有六均的宫调式和分布在这六均中的商、羽、角调式共十一种,故称“六宫十一调”,亦称十七宫调、十七调,见燕南芝庵《唱论》及周德清《中原音韵》。六宫包括六种不同调高的宫调式,即正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十一调包括六种不同调高的商调式,即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两种羽调式,即般涉调和高平调;以及一种角调式,即商角调。以上十五宫调都有音位可考。另有宫调、角调二语,所指不详。清代凌廷堪《燕乐考原》以宫调、角调、商角调有目无曲,以为是记录者妄自修改的结果。凌氏据宋真宗乾兴(公元1022年)后有关史籍记载,重新考证核定十七宫调名称,除去宫调、角调、商角调,改加“中吕”、“仙吕”、“黄钟羽”三种羽调。六宫十一调有“宫调声情”之说,即认为北曲的一定宫调,都有一定表情意义。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于六宫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仙吕调(或作宫)唱:清新绵邀。吕宫唱:感叹伤悲。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大石唱:风流酝藉。小石唱:旖旎妩媚。高平唱:条物(或作拘)滉漾。般涉唱:拾掇坑(或作抗)堑。歇指唱:急併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凄枪怨慕。角调唱:呜咽幽扬。宫调唱:典雅沉重。越调唱:陶写冷笑。”戏曲音乐的中宫调问题,从宋、元起,已有“曲调分类”及“调高与调式结构”两种涵义。至明、清间,已不再有确切的调高、调式意义;作为曲调分类,各宫调的常用曲调亦多异于前代。因此,近人对“宫调声情”之说多有怀疑。钱南扬《汉上宦文存》说南曲中的“宫调声情”问题“更其复杂,而古人从未有论及者。近人许守白之衡先生《曲律易知#p#分页标题#e#》论过曲节奏云:“‘仙吕、南吕、仙吕入双调,慢曲较多,宜于男女言情之作,所谓清新绵邀,宛转悠扬,均兼而有之。正宫、黄钟、大石近乎典雅端重,间寓雄壮。越调、商调,多寓悲伤怨慕,商调尤宛转。至中吕、双调,宜用于过脉短套居多。然此但言其大较耳,若细睹之,则不惟每套各有性质,且每曲亦有每曲之性质。决不能如北曲以四字形容之,盖括其全宫调也’。其实,南曲各宫调之间,可以互相通借,宋代早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