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乐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在西北兴起,后在隋、唐燕乐中受到重视的一种音乐。起源于吕光统治凉州时(公元386—399年)。系在中原汉族音乐基础上,吸收“土龟兹”等西北民族音乐而成。《旧唐书·音乐志》:“其乐具有钟、磬,盖凉人所传中国旧乐,而杂以羌胡之声也。”所以初名“秦汉乐”。北魏太武帝(拓跋熹)平河西(约公元431年), “秦汉乐”辗转传入中原,因为久在洛阳传习,后被称为洛阳旧乐。进入隋九部乐、唐九部乐、唐十部乐后,称为“西凉乐”。西凉乐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受到重视。不仅“魏世共隋咸重之”,甚至在唐代长安(“长安”为武则天年号,公元700—704年)以后,朝廷不重视古曲的时期,在数百种管弦杂曲中,也仍旧有很大一部分是西凉乐(见《旧唐书·音乐志》)。西凉乐所用乐器见《旧唐书·音乐志》:“乐用钟一架,磬一架,弹筝一,搊筝一,卧箜篌一,竖箜篌一,琵琶一,五弦琵琶一,笙一,箫一,筚篥一,小筚篥#p#分页标题#e#一,笛一,横笛一,腰鼓一,齐鼓一,担鼓一,铜拔一,贝一。”至后晋刘煦撰写音乐志时,编钟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