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高笛曲 民间歌舞。流传于辽宁省南部。约在清代乾隆初年(元年为公元1736 年),由南方扬、淮地区传入辽宁省南部牛庄,后逐渐流传到海城、营口、鞍山、辽阳等地。初传人时有坐唱、走唱两种。坐唱多在室内演出,先由一人领唱,后由二人击板帮腔,由一笛、一箫伴奏。走唱多用于民间秧歌队中,表演者少则四人,多则二十余人,分扮童男、童女。表演时童男持金钱花棍,童女持手帕,跳游春舞至场地中央,然后由二至八人,男女各半,伴以笛、箫,边舞花棍、手帕,边唱,其他人则边舞边和唱每段的末句,歌毕舞、舞毕歌,尽欢而散。演唱内容,除抒情、写景外并有一定故事情节。传统节目有:《思凡》、《惊梦》、《拷红》、《人塞》(文姬入塞)、《哭长城》等。音乐是联曲体,每一曲目只用一组套曲,每组套曲由一至三个曲牌组成。除采用大量的东北民歌外,常用的曲牌尚有[大佛曲]、[小佛曲]、[大四景]、[小四景]、[合钵]、[银纽丝]、[采茶曲]等。唱词按曲牌格式填写,每个曲牌虽各有句式,但大体三至六句为一段,通称一番。每一曲牌可唱四至八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