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曲 泛指流传于湖北省的各类民间小曲。实指汉滩小曲和天沔小曲。湖北曲艺的一种。汉滩小曲,又称汉滩丝弦、外江小曲,清代光绪(公元1875—1908年)年间已盛行于长江沿岸的武汉、沙市、江陵、宜昌、九江等城镇。天河小曲,又称内河小曲、碟子小曲,原是流传于襄河(汉水)流域的天门、沔阳、潜江、汉阳等地,以丢棒、敲碟、徒歌散唱相结合的理歌俗曲。约在清末民初(公元1911年前后)天沔小曲艺人开始接先生(琴师)习唱汉滩小曲。由于汉滩小曲艺人用汉口语音行腔报字,天沔小曲艺人用天污语音发声吐字,形成了湖北小曲中的外江与内河两个流派。湖北小曲多为联曲体,曲调包括南曲、文词、西腔三个腔系,连同其它曲牌、小调共有一百余支,以南曲腔系为主。一个唱段由若干不同宫(G 宫、C 宫、F 宫、D 宫)的曲牌联缀而成。曲牌连接自由灵活,并可通过伴奏乐器四胡定弦法的转换(sol、re , re 、la , la 、mi , do 、sol )来变换调门,以增强音乐的变化,加强表现力。为了突出曲种风格和保持音乐结构的统一,常以[南曲头]#p#分页标题#e#(见谱例:《抢伞》)开始,以[南曲尾]结束,中间依次连接[南曲]、[七句半]、[平板]、[南曲数板]等曲牌。
在传统曲目中,文词、西腔两个腔系单独构成唱段而不与其它曲牌联缀。西腔多为天河小曲艺人演唱,与天河花鼓戏中的西腔同宗。汉滩小曲的曲目有《秋江》、《抢伞》、《红娘递柬,等;天河小曲的曲目有《拷打红娘》、《补背搭》、《麻雀歌》、《铜钱歌》、《照花台》等。新曲目有《看铁牛》、《雷锋参军》、《江姐进山》(以上为汉滩小曲)、《赶秧雀》(天沔小曲)等。唱词除七字句、十字句外,还有长短句、垛句等,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湖北小曲以唱为主。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可一人自拉自唱,或拍板站唱,也可一人拍板、一人敲碟坐唱或走唱。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其它乐器有三弦、二胡、琵琶等,可增可减。著名演员有张明亮、喻义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