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戏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北黄冈、咸宁、李感、荆州、襄阳、郧阳等地区。又称湖北高腔,或分别称麻城高腔、钟祥高腔、两竹(竹溪、竹山)高腔等。属弋阳腔系统。鄂北有“一清、二黄、三越调”之说。清代李调元《雨村剧话》载:“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 楚蜀之间谓之清戏。”说明已有三百年历史。
唱腔属曲牌体。唱词多为长短不一的排句。或一字一板,或一字数板,或数字一板。以漏板(闪板)起唱为其特色。曲牌很多,常用的有[红衲袄](见谱例一:《诘问》)、[江头金桂](见谱例二:《诘问》)、[驻云飞](见谱例三:《悔过》),以及[锁南枝]、[北调]、[桂枝香]、[山坡羊]、[香罗带]、[一江风]、[耍孩儿]、[端正好]、[清水令]、[点绛唇]、[香柳娘]等。
演唱形式是一唱众和。用锣鼓伴奏,人声多在句尾或段尾帮腔。伴奏乐器中,小锣引腔、裹腔,鼓板指挥全局。演唱多用假声。有舞台表演与坐唱(称“万子”,或“围鼓”)两种形式。原来班社很多,到清末已寥寥无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了挖掘整理,剧目很多,如《琵琶记》、《白兔记》、《玉簪记》、《投笔记》、《挑袍》、《训子》、《诉功》、《走雪》、《赠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