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戏 戏曲剧种。流行于湖南沉陵(旧称辰州)、辰溪等沉水中游地区。除舞台演出外,多是“围鼓堂”(坐唱)。包括高腔、昆腔、低腔、弹腔等四种声腔。
高腔源于弋阳腔,由唱腔、唢呐帮腔、锣鼓伴奏结合而成。曲牌体,每—曲牌—般由起腔(上行旋律的句子)、下腔(下行旋律的句子)、清板句(即清唱数板,是上下句反复进行的段落)、哀子(情绪发展到高潮的散板句)和梢腔(分单梢和重梢两种,旋律急速下行至主音,造成曲牌终止的收束句)组成。有时由起腔、下腔、上腔、下腔、清板句、哀子、梢腔构成。板式可分为慢—流(较慢的—板三眼)、快—流(较快的—板三眼,俗称—流半)、慢二流(较慢的—板—眼)、快二流(较快的—板—眼),也有散板曲牌(如[调子])。在—板三眼的曲牌中,—般起于中眼,落于板上。常用的犯腔曲牌有[二犯小桃红]、[二犯江儿水]、[二犯朝元歌]等。犯腔常具有调式和调高转换的性质,有时还出现连续的转调,如[汉人松]由羽调式的[汉腔]转入微调式的[风入松],再转人[汉腔],又转至[风人松]。曲牌有三百多首,已记录的—百九十五首曲牌中,可分为七大母调,二十三类:(1)[驻云飞]母调:[驻云飞]类(见谱例:《槐荫记》)、[江儿水]类、[四朝元]类,常用上字调。(2)[风入松]母调:[风人松]类、[园林好]类、[黄莺儿]类(又名“小牌子”类)、[调子]类,常用上字调或尺字调。(3)[锁南枝]母调:[锁南枝]类、[耍孩儿]类,常用尺字调。(4)[红衲袄]母调:[红衲袄]类、[香罗带]类、[锦堂月]类、[蛮牌令]类,常用上字调。(5)[汉腔]母调:[汉腔]类、[满江红]类、[啄木儿]类、[倒搬桨]类、[油葫芦]类。(6)[新水令]母调:[新水令]类、[桂坡羊]类、[三仙桥]类,常用六字调。(7)[汉人松]母调:[仕州歌]类、[七贤过关]类,常互用上字调、尺字调。旋律用七声音阶,变宫音较少出现,清角音在旋律中得到反复强调。音域宽广,跳进和下行旋律较多,下滑音的运用别具—格。帮腔以唢呐代替人声,与其它高腔剧种不同。唢呐筒音为#p#分页标题#e#f,正当唱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清角音,常用音区为f—c2,音量大,音色浑厚低沉,善于表现悲壮的情绪。原为文场中唯—的乐器,现在文场已改为民族乐队。打击乐器有桶鼓(鼓面直径约100厘米,声音雄浑壮实)、旗子鼓(扁形,鼓面直径约40厘米,声音清晰明亮)、边鼓(板鼓)、大锣(直径约50 厘米,声音低沉)、小锣、铰子(两面大钹,音色不同)、板和课子。武场分为小打和大打。小打时用旗子鼓、铰子、小锣、板、课子,音响平和,情绪舒缓,用于平静安闲的剧情。大打时旗子鼓换为桶鼓,加入大锣,音响强烈,情绪饱满,用于紧张激烈的剧情。
昆腔音乐属南昆,伴奏乐器为笛子。唱腔曲牌现存—百六十多首,以四种形式出现:( l)整折戏全部用昆腔;(2)在—折戏中与高腔混合使用;( 3)在—段唱腔中与高腔混合使用;(4)用于过场音乐。低腔现存曲牌三百多首,用唢呐伴奏。
有两种形式:(l)作为与唱腔混合使用的唱段起句(传统称为“低头子”) ;(2)用于过场音乐。弹腔与常德汉剧的“上河路子”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