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剧 戏曲剧种。形成于广西桂林,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族官话地区,逐渐及于自治区全境。系湖北汉剧以湖南湘剧、祁剧为中介而传人广西桂林,经过长期融合创造而形成。剧目、腔调、音乐、行当与表演艺术等,都与汉剧、湘剧、祁剧、徽剧、早期粤剧等近似。桂剧包括昆曲、高腔、弹腔、吹腔及杂腔等腔调。(1)昆血。桂剧现存昆曲剧目及曲牌,功专统昆腔基本相同,只在唱法及曲调上略有变异。传统剧目有《六国封相》、《卸甲封王》、《醉打山门》、《劝农赏花》等。(2)高腔。系由湖南祁剧传来,与祁剧近似。演唱形式仍保持演员干唱,不加管弦乐器,仅用人声帮腔及锣鼓伴奏,曲中常插人滚唱、滚白(称为数板)。但已逐渐衍变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腔调。高腔曲牌约五、六十支,如[山坡羊]、[孝顺歌]、[锁南枝]、[四朝元]、[香罗带]、[新水令]等。剧目有《双拜月》、《陈姑追舟》、《花子骂相》、《思凡》、《文公走雪》、《单刀会》等。(3)弹腔。又书南北路腔,亦称皮黄腔,西皮称北路,二黄称南路。其基本板式有起板、八板头起板、慢皮、慢皮四门腔、慢皮垛板、吊板、慢二流、二流、紧打慢唱、赶板、哭板、摇板等。南路中缺少慢二流,但另有弋板(即四平调)为北路所无。南北路正调所具有的各种板式,在背弓(反调)中都有。弹腔与当地方言(桂林话)结合紧密,富有鲜明的地方剧种风格,是桂剧中的主要腔调(见谱例:《打雁回窑》中的北路慢皮)。弹腔以胡琴为#p#分页标题#e#主要伴奏乐器。北路定弦为la、mi,南路定弦为sol、re ;北路反线定弦为re、la(又称北路背弓),南路反线定弦为do、sol(又称南路背弓,或称阴皮)。(4)吹腔及杂腔小曲。吹腔演唱时用笛及琐呐等管乐器伴奏:故名。如安庆调、七句半、五句半、补缸调等均属之。杂腔小曲—般多从广西文场曲艺吸收而来,多用扬琴及弦索伴奏,如银纽丝、鲜花调、虞美人等。
桂剧器乐曲牌约有—百种,包括唢呐、笛和弦乐曲牌,作为配乐或过场之用。器乐曲牌大部分来源于昆曲,包括套曲及散曲。套曲如文九腔、武九腔、梅花酒等(称为成堂牌子)。散曲如[—江风]、[傍妆台]、[万年欢]等。—部分来源于其它剧种或地方小曲,如[柳青娘]、[懒梳妆]、[四大景#p#分页标题#e#]等。锣鼓经计有大、小锣鼓点约六十种,并有开场锣鼓“正开台”、“花开台”两种。通称锣鼓为“右场”,由板、单皮鼓、战鼓、大锣、大银、小锣、小钹组成,具有文雅、浑厚的音响特点。传统剧目正本戏与单折子戏有八百多出。以弹腔戏为多,高腔戏及昆腔戏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