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调 小调。流传全国。唱词属时序体。宋人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南朝乐府五言体《从军五更转》被认为是这类小调中最早的—首。之后,晚唐和五代时期又有七言体的《太子五更转》(见罗振玉《敦煌拾零》)等传世。明、清以来,采用“五更”体的民间小调歌曲更加普遍,但唱词句式则由整齐的五、七言变为较自由、灵活的长短句。明代中叶金台鲁氏刊行的《四季五更驻云飞》、清道光年间贮香馆主辑的《小慧集》、华广生编的《白雪遗音》中,都收有此类歌词。历代“五更”,不论其词体如何,皆采用分节歌形式,每节唱—个“更”次。流传较广的如《小五更》(山东)、《五更鸟》(陕西)等。后者通过—位少女与被人格化了的各种虫鸟的对话,宛转地表现了她对恋人的思念。歌中—连串用状声字组成的模拟虫鸣鸟叫的唱词,起到了强烈的渲染作用。“五更”体小调的旋律人多在各地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故虽同名,但多数为异词异曲或同词异曲,不像有些小调歌曲那样,以同—“母曲”和它的各种变体传播于各地。“五四”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各地《五更调》有不少曾被填入新词,如《革命到底》(上海)、《翻身五更》(东北)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