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音八乐 民间音乐唱奏形式。流行于福建的莆田、仙游两县。由农民、手土业工人、店员等,取莆仙戏剧中的名曲唱奏。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莆田县举行“王母十音大赛会”,曾有一百三十多队参加,可知十音八乐最迟应在此以前出现。常在春节喜庆活动和旧时迎神赛会场合演出。包括十音与八乐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十音以乐器演奏为主,并有帮唱,因由十人奏十件乐器而得名。有文十音、武十音之分。文十音,乐器有笙、箫、琵琶、三弦、枕头琴、云锣、老胡、二胡、拍鼓和丹皮鼓等。演奏时,节奏徐缓,旋律委婉,词少腔多,风格古朴典雅。武十音,乐器有云锣一,横笛三,碗胡、四胡、尺胡、贡胡、八角琴、三弦各一。演奏莆仙戏曲牌时,旋律加花繁多,气氛欢腾热烈。民间流行的多是武十音。八乐以唱为主,唱奏兼备。乐队包括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因管弦乐由八人组合,故名“八乐”,计有:横笛一对,尺胡二把,四胡、贡胡、三弦、八角琴各一。有时减少一只横笛,改为唢呐,以增强音量。打击乐器有鼓板,大、小锣,大、小钱等。因操打击乐者为男少年或小姑娘,又有男八乐、女八乐之分。无论男、女八乐,演奏形式都以走唱为主,由二人抬一音乐亭,中置战鼓、花鱼鼓,演奏鼓及拍板者居中,打击乐器在前,管弦乐器在后,列队而行,边走边唱。由演奏打击乐器的男女少年合唱。唱腔结构属联曲体,曲牌全部采自莆仙戏,常演唱《吊丧》、《春江》等剧中的唱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