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材料
在古典的奏鸣曲式作品中,再现部的主部主题材料一般都没有任何变化,与呈示部基本相同。有的作品为了能使副部能再现于主调,甚至采取把整个呈示部移高四度(或移低五度)的简单办法。如呈示时主调是C大调、副部是G大调,那么再现时就把主调移到F大调副部也就成为了C大调,即“回到”主调。这样,只是在调性上有所变化,而音乐材料与呈示时是一样的。
在以后的奏鸣曲式作品中,主部再现时有了各种新的变化。
1。主部具有新素质的再现
主部可以在新调中出现,如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呈示是f小调,再现时却成为d小调。
更多的是对主部主题加以新的发展,如在主题内部增加新的对比因素,才用模进、转调等手段扩展其结构。即是对主题材料进行新的“展开”。
2。主部的紧缩再现
如果展开部的最后阶段用主部材料发展到高潮,而再现部就在这个高潮中开始的话,由于主部主题的某些因素已经被发展,所以再现时主部就往往加以紧缩。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其主部呈示时是三段结构,而再现时只是第三小段,主部第一、二段被紧缩掉了。
3。主部省略再现
由于主部在展开部中已经发展得很充分了,如果在再现部再出现会显得有些多余,还会使前面的发展被抵销。因此,再现部中的主部被省略了。例如《悲怆交响曲》。
二、再现部的连接部材料
与再现的主部、副部、结束部相比较,再现的连接部是变化最大的一个部分。这是因为它索起的作用,与在呈示部里完全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连接部为副部归向主调作准备
在古典时期作品较典型的再现部里,连接部的作用是使副部归向主调。因此,常将连接部呈示时为转向副部属调的“转调段落”移高四度(或移低五度),这样就很方便地导至副部于主调上再现。
2。连接部的紧缩与扩充
由于连接部的再现具有新的职能,所以结构上也有了变化。其规模有时变短,有时增长,因此连接部的材料也相应地受到紧缩或扩充。这要视作品的具体情况而定。
3。换用新的连接部
如果原来连接部的材料在展开部里被大量运用并充分发展,在再现部里有时可换用新的连接部,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三、再现部的副部主题材料
相对来讲,再现的副部主题材料变化较小,它集中体现在屈从于主部的“调性”或“调式”上的变化。
再现的副部于“调性”或“调式”上都可能因屈从主部而发生变化。如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时的主部是g小调、副部是降B大调,再现的副部则变为与主部相同的g小调,它在“调性”(降B→g)、“调式”(大调→小调)上都发生了屈从主部的变化。
还有的作品中,若呈示部主部与副部采用不同的“调性”和“调式”时,再现时的副部往往仍保持其原来的“调性”,而只在“调式”上屈从于主部,这样就使再现的主部与副部仍保持一定的“调式”对比色彩。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呈示部主部是c小调、副部是降E大调,而再现的主部与副部都是C大调,副部虽然变化为与主部相同的以c为主音的“调性”,但仍保持了大调的“调式”。再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一乐章副部,呈示时是主调b小调的关系大调--D大调,再现时则变为主调的同名大调--B大调,它只在调性上屈从了主部,但仍保持了自身大调性的色彩。#p#分页标题#e#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副部再现时并不马上屈从于主部的调性或调式,而仍在原来的“从属调”上出现,而后再慢慢过渡到主调上去。这是为了加强副部再现时的不稳定性以增强它的动力。
副部再现时很少有被全部省略的情况。虽然有这方面的例子,但不典型。
四、再现部的结束部材料
再现部的结束部材料变化最小甚至根本不发生变化,也有再现部的结束部材料被加以扩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