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太鼓,是指一种特别的日本鼓,作法是把一整块的光叶榉木挖空了,再于两边钉上拉的紧紧的生牛皮,但这词也可泛指其它类型的鼓,或日本的击鼓技术。鬼太鼓是来自传统节庆音乐,结合竹笛、弦乐及太鼓的演奏,寻求大自然乐音的激励、原创性的根源,将音乐与自然融合后激荡的哲思与动感。“太鼓”是日本传统的鼓艺表演形式,由于其所擂出的山崩地裂的巨响,加上低频如飓风般袭来,其音压之高,力道之强,爆发音之猛,非言语所能形容。鼓乐的齐奏与独奏交错而至,令人陶醉。这是燃烧生命的舞台艺术,刚柔并济则是其魅力所在。鼓声错落有致,舞台溢流下一波波声浪,听众胸腔为之共鸣震颤,却不感压力造成的苦楚;全身肌肤接受声波按摩,反而有种通气的快感。那种使尽全身所有力道的畅快感,使观众精神也得到毫无保留的解放。
太鼓的起源已不可考,但它与日本文化自古以来息息相关,在日本古代,太鼓是用来驱瘟赶鬼,而在神道中,太鼓则被作为迎神宴飨。在日本的佛教中,太鼓象征了佛的声音,不论是在宫廷中、战场上、歌舞能剧中均有它的踪迹。早期,太鼓是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自然界的声——微风的呢喃、叹息或悲泣、哀嚎震裂的雷声、海浪的冲击声,透过鼓声传达出爱、恨、悲、欢的情绪。
鬼太鼓音乐来自传统庆典鼓乐及民俗音乐,以竹笛、弦乐及鼓的演奏,寻求大自然乐音的激励、原创性的根源,及音乐与自然融合后激荡的哲思和感动。鼓者认为,听者应感受到其音乐中人类互爱的美德,亦深信,这一切乃缘于世界各地之回响。经由鬼太鼓“视”、“听”的洗礼,世界各地的听众多能体会音乐里抒发的情感,鼓声与心灵合而为一,这是鬼太鼓之所以广被接受的主因。对许多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压抑、束缚体制的年轻人而言,太鼓是一个沟通和表达创意的导体,用肢体力量,达到精神层面的某种升华作用。
在日本佐渡岛上,鬼太鼓的成员曾以五年隔绝俗世精炼太鼓艺术,发展肢体语言,冀求完美的舞台呈现。他们每天清晨四点即起床进行田径训练,深信运动可以清除杂念,去掉身体里某些“音声”,及人类一般的欲念,凡事遵守群体生活的纪律,维持了彼此之间的和谐。
一九七五年,结束了漫长自律流放的训练生活,鬼太鼓开始巡演世界各地。为避免本身固有的地域观念,他们选择在美国波士顿首演;于马拉松赛结束之后,立即在终点击出第一响鼓声,自此震惊世界。
随着时间的流逝,鬼太鼓已被日本视为最有价值的艺术团体,也势将成为日本的另一个传统。他们揉合现代与传统的击鼓艺术不仅为民众带来听觉震憾,并且鼓手们在舞台上身着丁字裤展现力与美的肢体动作更具特殊的视觉冲击。
三十年来的演出历程,鬼太鼓的乐音声响震憾了世界艺坛,尤以在美三年的徒步巡演最为人称颂,始自1990年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终于1993年的马拉松赛及回到卡内基的演出,全程共跑了一万三千英里,演出多达三百场,共穿破121双运动鞋,并且创下金氏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