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电子琴,始于1984年。之前听到的电子琴的声音,是从广播,电视,磁带那里听到的,今天想起来就是一种很电子化,很有个性,很特别的声音,不往人们熟知的任何一件传统乐器上靠,如果硬是要从今天的gm音色库里面找相似的话,应该是类似于爵士风琴,摇滚风琴,合成管乐,电子风琴,水晶垫之类的音色。当时也买了一台200多块钱的国产49键电子琴,音色的电子味十足,还有些生硬,直白,还不起名字,直接叫1,2,3,4号音色,打击乐部分简单得不可思议,像敲桌子和放屁,呵呵,手感就更别提了,重量倒是不轻。以今天的眼光,那就是儿童玩具,拿来启蒙,它都不够格。
到了87年,接触到了当时进口的日本casio电子琴,ct-350,49标准键,单声道,12种音色,12种节奏,都是按钮直选的,主音量,节奏,伴奏音量可以调节,节奏带“fill in”,有延音开关,还有录音功能,当然了,是没有力度键盘的。这次,总算在按钮上标明所模拟的乐器名称,什么“钢琴”啊,“颤音琴”啊,“弦乐”啊,节奏的“摇滚”啊,“disco”啊,“华尔兹”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其效果简陋,幼稚可笑得不值一提:模仿传统乐器,别说细节和质感了,就算是最大体的轮廓,也只是马虎得不能再马虎了,勉勉强强能听出是模仿啥的,就已经是阿弥陀佛啦,打击乐,自动伴奏也一样。就是说,今天已经落后的,农村小孩子玩的10块8块的外插游戏机卡,里面的自带音色和音效已经能把它打得趴下了。我也接触过yamah的psr-12,大体差不多,也就那样子,当时,雅马哈经营传统乐器已经好多年啦,其普及型的便携式电子琴,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同样是不争气,看来电子琴的发展,真的是全面依赖于现代电子技术的进步,和casio一样,roland也没有生产一件传统乐器,他们产的电子乐器,分别在低端和高端,都对百年历史,“根正苗红”的yamaha,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这时候的日本进口便携式电子琴,是足以拿来音乐启蒙的了:起码,键盘是标准尺寸,音色,也有初步的那么点“意思”了。当时,这类电子琴的价格大约在1200元左右。
到了91年,接触到了风靡一时的casio的ct-670电子琴,我觉得电子琴好像进入了一种划时代的跨越式进步当中了。音色增加到220种,节奏110种,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不能直选,要靠编码才能选择音色,节奏的快慢也有数字显示。当时的电子琴主流已经是61键,立体声的了,表现力和音效比起几年前好了不少。音色的像真度大大提高,虽说细节还是不太行,但已经清晰了很多啦,咋听之下,一般人会觉得很像,音色可以编辑,修改音头音尾等,还有自动和声和回声(这个功能很有意思,根据你的自动伴奏和弦和主旋律自动追加卡农式的副旋律),两个前奏(一长一短),一个“break”,一个“fill in”,两个尾奏(一长一短),自动伴奏分为5个声部,除了鼓点和贝司之外,和弦1,2和“pad”可以任意开关与组合,配有滑音轮。录音时,这些操作“照单全收”。其某些设计理念,就算是放在今天也不落后,当然,硬伤也是有的:非力度键盘,12复音。但是,这也不影响它的受欢迎程度,克莱德曼给做的广告:标题是:“casio超级cd声源电子琴,令人陶醉的美妙演奏!”内文有:“多方式伴奏系统,是根据音乐史上最动人的乐章,进行分析编制成功”云云,当时,casio在做广告方面是很给力的,中央一台,主流报纸等等,产品加广告的合力,真是非同小可:全面热销,甚至是歌厅,舞厅,在没有合成器的情况下,一台电钢琴,配上一台ct670,是很流行实用的搭配。甚至是某大型主旋律晚会的大型交响合奏,也出现了它的身影,记得我从当时报纸头版的大幅照片中,一眼认出了专业演奏员组成的乐队中的ct-670,琴童们拿它来学习,考级的,更是多不胜数。长江琴行就干脆放一台样琴在玻璃台上,方便顾客试奏,可见,在中国市场上,这个琴绝对是单个型号的神话。当时我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的艺术团轻音乐队,用的就是ct-670。大概是同期,雅马哈也推出了psr-37/37,音色与节奏比ct-670稍少一些。音质,功能大致差不多,个人感觉逼真程度比casio的稍差一些,但是其示范曲做得很好听,比670的好。当时,这类琴的价位大约是2000出头,算是挺贵的了。
92年,天津yamaha推出了著名的kb200,大功率音箱,38复音,力度键盘,自动伴奏功能键做成麻将牌那么大块,醒目的红色,蓝色,据说是方便孩子们演奏时的“眼急手快”,有混响键和延音键但是没有延音踏板插孔,反而有音量踏板插孔,音色也初步有了当代yamaha电子琴的特点:温暖,融合,清澈,数量不太多但是实用,伴奏虽不可像ct-670那样分解,但是加入了“变奏”,拓展了表现力,现在听来不过是板载声卡软波表水平的第一首示范区《威廉退尔序曲选段》气势宏大,很是唬人,但琴没有midi接口,是弹不出,也做不出示范曲那个效果的,有点小小的误导,呵呵。打出来的广告语是:“开启电子琴的新时代!”仗着不错的品质,广告轰炸和考级指定用琴的东风,结果又是大卖特卖,听说一度被炒高50%至3600元的“天价”,也有一些乐队拿它来当键盘。这时的casio也不甘落后,也推出了有力度键盘的ct-700,有数字混响的ct-770等产品,甚至还有固定长音功能的琴,型号我忘了。两者基本是半斤八两,势均力敌,产品也是各有千秋,都挺受欢迎。
大约在93年左右,yamaha推出了包括psr410在内的新系列多功能电子琴,开始兼容gm音色库,示范曲是超级给力,放到今天都不落后,演奏性更是全面了解和顾及了演奏者的实际需求,音色可任意分割叠加,持续音在延音踏板模式下是慢衰减的效果(这种功能,直到今天casio还是没做到),伴奏任意分解,多轨录音,多组自定义长音,预制储存,面板翻页(翻页时,一个温柔性感的男声会问你:“Are you sure?”,让你受用得不行,呵呵)。这琴推出时好像要3000多以上。远远高于casio。就psr410来讲,音色就全面具有yamaha琴的特质,融合性好,个性不强。但是其钢琴,吉他类的音色不咋的,sax也不好,当然了,那时这种档次的琴还没有用上“sweet”和“live”音色。反观casio,出的琴五花八门,颤音滑音摇杆的有之,发光键的有之,民乐音色的有之,但音色基本上没有在ct670的基础上往上走,演奏功能的实用性上也是原地踏步的感觉,产品线没有往高端走,反而向娱乐和启蒙考级上面靠。
后来,雅马哈在高端的多功能电子琴方面已经全面领先,价格更是高出casio一截。casio也推出了个人音乐工作站性质的ctk-1000,mz-2000的准高端产品,但据说市场反应平平。此时,好像是casio开的头,推出了宽键盘的琴,好像最先是wk1200,73键(很搞笑,音域是从C1到c4,比61键多出来的一个八度在低音区,我靠~)。广告是:**乐队***用琴,“我们专业是因为我们尊重音乐”,大屏幕显示屏,24复音,也兼容gm音色库,首先在娱乐级别的电子琴上面加入了合成器功能,能进行音色编辑,并存为用户音色,可以修改包络线(预制了很多让你选),音头,音尾,相位,八度,音量等等,很遗憾,少了一个“亮度”参数,也加入了“混频器”,6轨录音,音量很大。但是同时,其短板也让人哭笑不得:没有预制储存!让人演奏时手忙脚乱。原始音色比ct-670时代有所进步,清晰度,质感好了,但和yamaha比,质量不太高,尤其是钢琴,太硬,太燥,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这种感觉的合成器“亮度”参数又偏偏没有,真是个两头不到岸的250,呵呵。
到后来,推出了76键的wk1600/1800系列,也向多功能演奏键盘迈进,可以说是全面克服了wk1200的缺点:键盘76(E1-g4)复音数去到32,20组预制储存(可掉电保存),颤音轮,合成器里面可以修改亮度,还可以单独修改力度改变亮度的程度(这个功能现在在wk7000、7500那里取消了),也可以在一个用户音色里面使用任意两种波形素材,安上了软盘驱动,可以自编节奏伴奏,外观挺拉风的,和今天的wk3***很相似。音色嘛,当时的我觉得够用了,因为我是diy控,不喜欢就改,爱咋改就咋改(这也是我买wk7500的原因之一),现场演出也很好用。除了音色采样,我还真挑不出他有啥功能上的不足了(当时来讲)。我认为,同价位的键盘,到现在为止,yamaha琴的可diy程度还是不如casio琴,也不如casio琴那么大方舍得地“给功能”(先不论这功能的实用和复杂程度)。
到了2000年代,yamaha和casio在中,低端的产品线开始全面重叠,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从1000块钱的打到3000多块钱的。专门考级用的在这里我先不讨论,就说宽键盘系列的,也是热闹非凡:casio推出wk3***系列,好像是wk3500加入了音色采样功能,还有dsp,音色去到5,600种以上,节奏也增多了,但又莫名其妙地砍掉了自编伴奏,音色质量开始大幅提高,和同价位的yamha的差距变小,个别音色还胜出一点,也开始重视伴奏的效果了,外形更是让人过目不忘,充满现代感。雅马哈也不是吃素的,推出dgx系列,扒拉了不少高端产品的“sweet”,“live”,“cool”音色,用到dgx-200/205/300/305等型号上面去,强调节奏伴奏型的实用性,功能也变多了,但是音色,节奏diy方面还是欠奉。psr系列更是更上层楼,性能,价格高高在上,casio也缺少类似的产品与之竞争。
最近一两年,casio推出了61键的ctk6000/6300/7000/7300,音色又有些进步,伴奏也改善了,更是一股脑地把以往有的,没有的功能灌进去:16轨乐曲音序器,32轨混频器,节奏音序器(自编伴奏),音频录音/回放,数字效果器,拉杆风琴,96组预制存储,琶音器,复音数去到48-64,麦克风输入等等,剑指yanaha的kb系列,威胁不小;推出了宽键盘的wk6500/7500,掐上了yamaha的dgx和np系列,真是热闹非凡,最终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了。用越来越低的价钱,买到了越来越高质量的产品。大家不妨想想当年1200元的casio或yamaha电子琴,需要一般工薪家庭节衣缩食多久啊!现在,超市里面2,3百的都比他们好(不考虑耐用程度的话,呵呵);现在,要稍高端一些的琴,要求不太高的话,卖得比好点的手机还便宜!当年啊,这些音色,技术,功能还没有发明出来呢,你有钱也买不到,呵呵。
真正地了解了电子琴的“进化史”,有助于大家正确地认识和定位电子琴这种乐器:它的品种太多了,档次太宽了,涵盖了玩具到专业舞台演奏乐器的范畴。它全能,甚至是万能,但也有死穴和短板,对它不能盲目迷信其无所必能,也不能斥之为不正统入流的“没有灵魂”的乐器和工具,因为毕竟最后是靠喇叭发出来的声音,拿它和原声传统乐器比,当然不一样啦。就好像,作为一般人,除了职业的音乐人,演奏家,录音师等等,听到的音乐,绝大部分都是从喇叭发出来的,人始终是要接受和习惯喇叭发出来的声音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要是不想听喇叭发出来的声音,这简直不可能,呵呵。你要是钻牛角尖,想听听蔡琴女士“不插电”的效果,你给得多少钞票?就算是给得起,她愿不愿意来你家呢?哈哈,扯远了!喇叭给我们的便利远远大于它的“失真”,电子琴也一样,要是没有电子琴,你想想是什么世界?我真的不敢想象!
你要挑剔它的“不像”,还不如好好地享受它带给你的听觉享受,还有演奏,创作的无限乐趣。你要是想弹电子琴,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玩具,启蒙,自学,教学,自娱自乐,创作,录音,跑场,舞台表演,有相应的经济实力的话,总有一款适合你,况且比起以前,购买电子琴的门槛已经很低了,作为普罗大众的音乐学习和消遣而言,应该是老少咸宜,男女都爱,呵呵。我个人很看好电子琴,甚至是电子琴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前途一片光明,出路大大的有,因为它的用途太广泛了,太有有群众基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