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学习网分享关于侗族侗笛的知识的文章,阐述的比较详细,喜好笛子的朋友欢迎欣赏!
侗笛:侗族独特的民间乐器,侗语叫“介各”或“济各斯”。外形和洞箫相似,吹口装有簧片,竖吹,音色清丽悠扬,既可表现婉转抒情的情调,又可奏出热烈欢腾的旋律。富有山野风味,常用以独奏或为歌唱伴奏。流行于黔桂湘交界侗族居住地区,以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最为盛行。
民间传统侗笛,无一定规格,音调也各不相同,较常用的有F调(音域c1~f2)、bE调(音域 bb~be2)和D调(音域a~d2)三种。由于音域窄、音量小,一般只适于为声乐伴奏和演奏简单的独奏曲。
在黔东南黎平县的南部和桂北的三江县侗族地区,侗笛主要用于伴奏“小歌”,凡专用这一乐器伴奏的歌曲,都称为笛子歌,即男吹女唱,曲调优美动人。
侗笛和木叶一样,常用来为“情歌”伴奏,深受侗族青年男女的喜爱,木叶一般于白天在野外吹奏,侗笛则多在夜晚用于“夜歌”伴奏,流畅自由,悠扬抒情。
在湘西南的通道县,侗笛还参加八音芦笙等丝竹乐器组成的小型民间乐队演奏。
演奏时,嘴含吹口,左手食、中、无名三指按下三孔。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音色介于竹笛与洞萧之间,富有山野风味。用于伴奏民歌,称“小歌”或“笛子歌”。形制较长、发音较低的侗笛,称“笛套”,用笛套伴奏的歌,称“笛套歌”。多表现青年爱情生活。
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南海舰队文工团曾杜克研制成双管侗笛。音域扩展到二个半八度,能吹奏和谐的双音和简单的复调旋律。乐曲有《火车开进侗山寨》等。
传统的侗笛,笛身竹制,长30~40厘米,内径13~15毫米。笛管用苦竹或紫竹制,全长30—35厘米,内径1.5厘米。上端较粗,有坡形吹口,留竹节或堵笛塞。下端较细、敞口。正面开有六个音孔。距上端吹口5厘米处开一方形哨孔,孔上方管壁破开,两侧垫竹条,上盖竹片并用竹蔑固定,形成进气道。哨孔下半部置一薄竹片。传统侗笛规格不一。常用的F调,音域c1—f2;bE调, 音域bb—be2;D调,音域a—d2。
制作侗笛时,一般使用8月砍下的黄枯竹或紫竹,要求选用的竹节距离长且粗细均匀,经阴干或蒸干后,在较粗的一端开坡形吹口,距吹口5厘米处开一方形哨孔,孔上方管壁破开,形成深1毫米、宽5毫米左右的长方槽。竹糟两侧垫竹条,上盖竹片并用竹蔑固定,形成进气道。
簧片采用薄竹片制作,用竹蔑固定在哨孔下半部,形成笛哨。
音孔开在在哨孔以下的管身上,第六孔至管口距离,以管口下端周长为度,在哨孔至第六孔的1/ 2处开第一孔,第二至第四孔等距排列,第五孔离第四孔较近,音域可达两个八度。与此形制相同的还有佤族的瓦格洛,苗族的姊妹箫,塔吉克的竖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