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箫的历史
箫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上亦称为笛,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
箫:原称“洞箫”,现简称“箫”。我国古老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箫笛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在秦汉至唐,箫是指编管的排箫。
箫在汉代时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3个音孔加管口1孔),西汉京房(字君明,公元前77~前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孔后,成为5孔箫。
??
西晋乐工列和、中书监荀勖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王徽之吹奏过三段乐曲,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魏、晋、南北朝时,箫已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唐代以前,笛箫通常不分,至唐代,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清代,箫的形制与现在完全一样。
二、箫的种类
箫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紫竹洞箫、九节箫、黑漆九节箫、玉屏箫等。
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下端嵌着牛骨圈。
黑漆九节箫,因管身外涂黑漆而得名。
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玉屏箫:产于黔东玉屏县,是箫中之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是对玉屏箫的高度赞誉。
相传,玉屏箫的制作始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明、清两代,玉屏箫曾作为朝廷贡品,故又有“贡箫”之称。在1896和1913年的伦敦和巴拿马国际展赛会上,玉屏箫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是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荣誉的乐器。
玉屏箫采用玉屏和邻近镇远、耀山等地所产的小水竹制作,其竹节长、竹管细、竹质坚硬、纤维细密,是制箫的良材,且都在冬季采伐,经过选料、烤竹、刮皮、通节、开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长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圆形(系人工夹扁),音孔为椭圆形,孔壁向内呈25度斜面,工艺精细,声音优美动听。
玉屏箫素以雕饰精美而著称,一般是在管身外表涂以古铜色彩,然后雕刻出细腻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鸟兽等各种纹饰,诗、画、色谐和,工艺纤巧,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玉屏箫的音色圆润、柔美,古色古香,尤以“龙风箫”更为独特。这是两支雌雄为配的对箫,上面雕刻精致的龙凤图案。雄箫略粗,上刻腾龙,发音宏亮、奔放;雌箫稍细,上刻彩凤,音色柔和、含蓄。两箫合奏,宛如男女重唱,和谐而富有情趣。
玉屏箫是优良的独奏乐器,更适于合奏或伴奏。常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器乐合奏,与古琴合奏,效果更佳。在昆曲、越剧和粤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玉屏箫是重要的乐器之一,多用于表现幽静、娴雅等场面。
三、箫的制作
箫比曲笛长且细,竹制。制作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吹口和音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音阶必须准确。
萧的构造较简单,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全长70~78厘米,比曲笛稍长而细,管身内经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吹气发育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来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飘穗(装饰绦带)用。
箫的音质优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在一条直线上,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孔壁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四、箫的定调
箫的演奏技巧与笛类似,但不如笛灵敏。箫常定为G调。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适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箫的音量较小,乐队用几支箫同时演奏效果较佳。单用一支箫演奏时,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对比适度。#p#分页标题#e#
箫不仅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福建南音、广东音乐、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在古曲《春江花月夜》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琵琶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畅抒情。
此外,琴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动听,更能表达出乐曲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