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弓是二胡技巧中的高难动作,是二胡基本功的一个大关,也是中老年朋友们练琴的一道难关。在二胡教材和论述快弓的文章里,经常见到有关快弓颗粒性的提法。然而,对快弓颗粒性的概念具体的解释却很少涉及。笔者根据个人的认知与理解,现对有关快弓颗粒性的概念、特征及形成等问题提出以下讨论。
1. 快弓颗粒性的概念。通常对快弓效果的要求是:发音清晰饱满、干净利索、时值均等、换弦换把不露痕迹,要具有颗粒性。清晰饱满,是指擦弦紧,有力度,发音结实而不虚飘;干净利索,是指两手配合密切,不拖泥带水;时值均等与不露痕迹,是指对运弓擦弦距离的控制及左手的技术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材都是这样讲的。但这些提法还不足以形象的表明快弓的本质特征,于是,后来便出现了“颗粒性”的提法。
虽然目前尚未见到对快弓颗粒性的明确定义,但颗粒性的提法却反映了快弓的本质特征。顾名思义,所谓颗粒性,即快弓的发音,每个音符都像“颗粒”一样,一颗颗、一粒粒似的结实、清楚、利落,而且每一粒的大小都一样。这一形象的说法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快弓的音型特征,因此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也得到了二胡专家们的认同。许多专家都把颗粒性写进了教材,并把具有颗粒性作为快弓的技术要求,许多人还把有无颗粒性作为衡量快弓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由于笔者手头的资料不全,暂时还无法对颗粒性提法的最早出处进行查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颗粒性的深入讨论。
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以为对快弓颗粒性的概念,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颗粒性是对快弓质感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快弓的音型特征,是衡量高质量快弓的一个标志。
2.快弓颗粒性的特征。
快弓的颗粒感。颗粒感不是一种定量的硬指标,而是定性的主观感受。弹拨乐器,例如琵琶的乐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击打乐器,例如扬琴的乐音,如崩豆跳荡。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颗粒性。但是把颗粒性运用到二胡的快弓上来,就有了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殊含意,此颗粒非彼颗粒也。弹拨乐、击打乐的颗粒性,是弹出来的、打出来的;二胡的颗粒性是拉出来的,是弓弦摩擦出来的。弹拨、击打乐器的颗粒感是单体的小颗粒,两个音符之间
是断开的,其声音的特征呈点状,波形是尖柱形。而二胡快弓的颗粒感是连续的块状颗粒,首尾是相连接的。其乐音即不是球状,也不是枣核状,而是一条线段,两个乐音之间是线段与线段的紧密连接。即使极快速的快弓听起来像点状,但把它放大,仍然是更小的线段。因为快弓乐音的形成是靠弓毛摩擦琴弦的时间和距离,虽然弓毛在琴弦上的走距不足1厘米,但它也是线段而不是一个点。既然快弓是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连接,为什么还要强调颗粒感呢?这就是快弓颗粒性开创者的高明之处。用颗粒之感来突出快弓的质感,要把快弓短促的线段,演奏成块状大颗粒的感觉。块状的大颗粒之间的衔接不允许有空隙,要做到天衣无缝,以此来提升快弓的高水平、高质量。这是弓弦乐器二胡所独有的特点,这也是快弓与跳弓的区别。
快弓的质感。质感是用艺术手段来表现不同物质的特质。绘画使用颜色,摄影使用光的层次来表现物质的质感。它们都是视觉艺术。而二胡是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和境界。为加深对快弓特点的讨论,笔者引入质感这一概念,来表达二胡快弓声音的特质。二胡乐音的质感,要靠不同的技法来表现。快弓声音的质感,要用快弓技法去展现。而快弓的质感是以颗粒性为本质特征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乐音的颗粒性,是快弓质感的内在特征,也是快弓质感的核心。颗粒性表达了
快弓音质的特性,每个音符像颗粒那样坚硬,饱满,明快。借此说明快弓声音的质地是密而
不虚,硬而不粘,刚而不柔,明而不涩。这是快弓在听觉上给人的一种感受。第二,时值的
均衡性,是快弓质感的外在特征。快弓奏出的音符,是快弓的技术产品。时值的均等,是快
弓产品规范性、一致性的特点。它是靠左右手对动作时间严格的控制来实现的。不管音程的
高低,无论声音的粗细,每个音符的长短必须保持整齐划一,时值均等,让人听起来感到快
弓的组织是严密的,整洁的,是训练有素的,快弓的每个产品都是符合规定的。第三,音符
的连贯性,是快弓质感的整体特征。快弓是弓弦乐器的产物,必然会体现出弓弦乐器独有的
特点。快弓的发音是弓和弦摩擦的结果,无论是推还是拉,弓与弦始终粘贴在一起,从不分
离。因此奏出的每个音符都是首尾相接,紧密相连,不容有丝毫的间隙。琵琶弹的再快,扬
琴打的再密,每个动作,音符之间总会有间隙。二胡快弓按照旋律的起伏,像流动的水,一
气呵成。综上所述,这就是二胡快弓声音的质感,是区别于其他乐器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别
于二胡其他技法的独有的特征。
同属弓弦乐器的小提琴,它的快弓质感与二胡快弓的质感也是不相同的,除去乐器结
构、发声材料、音色的不同,在左右手的演奏技巧上也有很大差异。这些都形成了它们乐音
不同的质感特点。无指板的二胡在力度的控制上,在换把换弦上,虽然比小提琴更难以掌握,
但也给二胡技法的创新预留了更大的空间。听许可先生演奏的《野蜂飞舞》,那段内弦低音
区的快速的6666,加大了力度,增加了弹性张力,听起来犹如一群野蜂从你面前一闪而过
的感觉。随着旋律高低的起伏,加上强弱的控制,那种频率高低随速度、距离变化的“多普
勒”效应就像发生在你身边。这种如此逼真的声音的质感,只有二胡才能表现出来。
快弓的流动感。快弓造就了音符快速流动的感觉,可以模拟风吹,可以模拟流水。弹
拨乐的连续性,是把一颗颗圆形的珠子穿起来的感觉;快弓的连续性,是把块状颗粒紧密粘
接起来的链条。这种流动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体现了两种乐器音型的不同特征。快弓
的流动性是在快弓颗粒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快弓质感的声音色彩。其弓速越快,流动感
越强,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流畅。快弓的这一特点,增强了二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一些有特
色的乐曲,为二胡快弓的流动性特征提供了展示的空间。例如,《战马奔腾》中大段的快速
的旋律,把一群骏马飞驰、高速运动的场景表现的淋漓尽致。用二胡演奏的《野蜂飞舞》,
把一团黄蜂忽远忽近、忽上忽下、翻飞掠过的情景,表现的惟妙惟肖。快弓的流动性特点,
还能够制造出紧张、热烈、恐惧、不安定的气氛。二胡快弓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人
们认为二胡只适合表现忧伤、哀愁的印象,从而提升了二胡的表现力,并推动了二胡高难度
技巧的创新与发展,使二胡的音乐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快弓颗粒性形成的要素。前面说过快弓是高难技巧,高在何处,难在那里,笔者认
为快弓的高难主要在于颗粒性。尽管出弓利索,声音饱满,按弦灵活,但是不具有颗粒性,
就缺乏快弓的质感,就不能成其为高质量的快弓。颗粒性的形成,至少有三个要素。其一是
擦弦度。弓毛要紧紧咬住琴弦,像粘在琴弦上,才能增大摩擦力。只有这样,发出的声音才
会结实、硬朗、清晰。这是形成颗粒性的先决条件。有些人拉快弓声音不实不硬,没有音头
的感觉,因而没有颗粒性,其主要原因就是擦弦力度不够。内弦与外弦的擦弦度也应保持一
致,发出的声音不应有力度的差异。有时需要轻巧的快弓,但擦弦的原则不能变,颗粒性的
感觉不能变。可以把擦弦点从中弓向弓尖方向移动,加强右手对运弓的控制。其二是两手的
配合十分关键。除右手的运弓,左手对颗粒性的形成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专家称快弓
的两手配合为两点对齐。即一个音符右手擦弦的起停时间点,与左手指按弦的起落时间点,
要精确同步、准确对齐,不允许有丝毫的错位。因为速度是快弓的首要因素,快弓至少要
120拍的速度。高速的快弓可达180拍。如果按每分钟180拍计算,一秒钟要奏3拍,1拍
只有1/3秒的时间。每拍有两个8分音符或4个16分音符,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平
均每个音符只占有1/6秒或1/12秒,可见两手时间点的协调与控制,需要何等的精确。达
不到这样的精确度,就会影响颗粒性。快弓要求左手按弦要实,而且还要有弹性。左手按弦
的灵活性与抬离琴弦的速度,一般都不如运弓的速度快。拉弓推弓只是一个动作,而左手指
则要2个到4个动作,还要换指、换把,因此左手的动作要比右手难度大。要消除左手滞后
的时间差,只能靠刻苦的练习。其三是两手的高度放松。高速的快弓,几乎到了手指运动的
极限。两手的动作可以说是一种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如果没有高度的放松,出现一丝一毫的
紧张,手部的灵活性和敏锐性是发挥不出来的。如果有一个音符的动作出现了差错,快弓颗
粒性的链条就会断裂。右手的放松,保证运弓的快速平稳,手腕的灵活,能够在推弓拉弓的
转换动作中,保持力度的均衡,化解弓子左右运动力的惯性,克服快速换弦的惰性;左手的
放松,能保证手指按弦的轻松自如,音准到位,换把准确,消除动作滞后。因此,只有在高
度放松的情况下,两手的动作才能高度协调一致,精确到位。快弓的基础在于基本功的训练,
一首乐曲的快弓段,是快弓技术的安装与组合。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的演练磨合,才能在技
术上定型,成为存贮在演奏者脑中的影像,可以随时调出自然展现。而这种定型,是在高度
放松下完成的。如果在表演时刻,产生了心理的紧张,势必影响动作的紧张失控,而导致已
定型的技术发挥失常。因此,高度放松包括心理的放松和动作的放松,要用心理放松来调控
动作的放松。
在以上三个要素中,放松是前提,擦弦是核心,两手点对齐是关键。它们之间相辅相
成,缺一不可。
关于快弓颗粒性的话题,本文且作抛砖引玉。因水平有限,以上对快弓颗粒性的认知,
仅是笔者粗浅的一孔之见,难免有误,望胡友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