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妈柔柯:一个不算合格的琴妈也谈学钢琴的目的及其他
看了众多琴童的学琴历程,以及无数琴爸琴妈的陪练经历,不禁感慨万千。在感慨的同时,也产生了困惑,挺想问下琴爸琴妈们:你们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家小妞出生于2004年1月。自小即对色彩对绘画兴趣浓厚。故3岁(幼儿园小班)起开始跟着老师拿着毛笔蘸着国画颜料在宣纸上涂鸦,同时兼学儿童画。至今已逾四年,对绘画兴趣不减,喜爱依然。画的儿童画想象力丰富、充满童趣;国画由花鸟鱼虫始,渐有章法。自习画一年后开始,每周习作皆由她自觉自主完成,从笔洗灌水到调色落墨,画室为其一人天下,家人无需帮手。
09年正念中班,某日因着钢琴声的美妙,突然提出想学钢琴。我只点明一句:若学了钢琴,那么以后每天都要练习,不能荒废。小妞听后即打退堂鼓,原语如下:“妈妈,听说钢琴很贵的,我们还是省点钱不要学了。”我一笑而过。
10年念大班,同班好友始学钢琴。小妞再次生了学琴的渴望。我再次说明:你要学,妈妈肯定支持;但是,你应该知道妈妈的原则,那就是一旦学了,就要坚持到底,不可半途而废。
小妞思考犹豫了一天,结果郑重告之我思考的结果:我还是想学。
其实,对小妞要学琴的决定,我是非常高兴的。之前就有这样的想法,但因着不想勉强乃至逼迫孩子去做她不喜欢的事情的原故,一直没有擅作决定。这回她的想法可谓是正中下怀。
于是,联系好了老师。老师是昔日同事(本人曾从教十余年),音乐专业毕业,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在父母兄长的保护下长大,嫁人生子后亦然,只是保护人的角色换成了丈夫与儿子。是现今难得的一直保持着纯良娴静的本质的女子。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我们就小妞学琴的目的达成了高度的一致,这样的宗旨也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体现。
10年5月底,小妞开始钢琴学习。上课是直接到老师家里上的,就在老师家的YAMAHA小三角琴上学习。一周两次。最初我坐在边上旁听,但随后发现,我不在边上她们师徒二人教学得更自在。于是,在略识五线谱后便不再旁听,每次送至老师家中,直接走人,到时再去接。
教材堪堪学完的有小汤1-3,儿钢作的是补充,筛选的一半的曲目已学完;两月前开始加入指法类基本练习以及一级曲目。从进度来说并不快,甚至会让大部分琴童的家长嗤之以鼻。我不知道别的老师对孩子学习这些教材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我只能说我家小妞的过关标准:每个曲目都要求背谱、一遍内无任何错误地流畅弹下来、手型指法完全正确,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得100分加五角星,算过关。现在一些简单的曲谱,小妞已能自己识谱弹奏。同时,小妞的钢琴课上得很快乐。她会在学一首新曲子时和老师探讨这个曲子所要表现的内容。然后在表达一些抒情的曲子时便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她喜欢那些“生气勃勃”的曲子,喜欢那些有着稀奇古怪的名字或者新奇的节奏的曲目,比如“布吉乌吉”,比如“中国大戏院”、“部落舞”。于是她还经常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挑选曲目,决定哪首先学哪一首后学。对于喜欢的或者自己挑选的曲子往往学得又快又好。有时,老师教了一个新的旋律,她还会即兴“创作”一段类似的旋律,并跟老师说自己这一段旋律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还会贴心地帮她记谱,保存下来。紧张的教学之余,老师还会安排休息时间,那时两个人会玩到一起,比如拍皮球。小妞会把学校里的家里的等等她认为有趣的事情统统告诉老师,和老师的相处极其和谐。
小妞学琴进度不快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练琴时间不多。这主要怪我这个琴妈不合格,除了最初的两个月我比较认真的做陪练(每天练习时间也不长,大概二十至四十分钟左右,看情况而定),对手型指法认谱等方面的错误予以纠正外,之后小妞的练琴便以自主为主。特别是上小学之后,她三点多点由奶奶接回家里,放下书包先自己练会儿琴,时间大概在二十到三十分钟。然后自己做各类阅读、预习、计算等作业。等我们下班后,协作完成部分必须要家长参与的例如计时口算、听写等作业。有时我会以“弹个曲子让妈妈享受享受”的方式,让她加练一会,时间也不长,也就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听听她的得意之作,或者乘机对一些还不熟练的作业加以巩固,同时给以适当的鼓励或提醒。所以,对于小妞的学琴,她和她的老师自成一世界,我这个妈妈成了站在外围看热闹的旁观者。#p#分页标题#e#
现在小妞的小学生活挺自在的。兴趣爱好广泛,性格活泼开朗,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很融洽,还是班委、五星少年。每周周一、周五晚上是钢琴课,周三晚上国画课。没有课的晚上自已阅读注音版的课外书,或者看各类动画片,比如前天就要求再看一遍《驯龙记》;或者自己拖了个滑板车满小区跑。周末越发自由,她的玩伴比较多,不是和这个哥哥弟弟就是和这个那个姐姐一起玩;要么我带她出门玩。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标榜什么,其实我家小妞就一普通的小女孩。只是看了坛子里那么多那么多琴童以及家长们或烦躁或担忧或顾虑重重但无一例外付出了大量财力物力精力的学琴过程,我只想问家长们一个问题:你付出如此多让孩子学琴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想除了少数有天赋的或者的确非常喜欢音乐的孩子外,绝大部分孩子最终都不可能走专业的道路。家长们的最初目的,亦不过是为了让孩子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再实在点的,就是多学点东西多会点东西总归不吃亏;再说得俗一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生活得更好。那么,也就是说,在以后我们孩子的生活中,钢琴乃至音乐不过是一个点缀,一个业余爱好。什么叫“爱好”?有爱才能“好”,才能喜欢,才能时不时用它来愉悦自身。艺术包括音乐和绘画从来都不是通过说理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人的心灵,而从事艺术的人,则是以这种方式由内而外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以引起他人的共鸣。可是,我们现在又有多少琴童,学琴于他不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是一种痛苦的任务,一种被逼着不得不完成的任务呢?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体会不到快乐,只有在一个个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训练中不断煎熬,而同样经受煎熬的还有陪练的家长。这样的学琴意义在哪里?失去了心灵支持失去灵魂的音乐还是音乐吗?
我不排斥考级,但我绝对反对纯粹为了考级而进行的学琴。难道孩子和家长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为了通过那一纸证书来向别人证明你会弹钢琴么?你需要这样的证明么?你觉得为了这样的证明付出那么多值得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是不是更该关心孩子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要表达什么,而不是一手包办为他决定一切呢?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非常丰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我们要做的是激发他的潜力创造力感受力,让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去创造,而不是用尽办法去扼杀这一切以致于把他们变成流水线上的精准产品——那将是这个世界的悲哀。
我对孩子的愿望不高,我希望她长大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而非单调的黑白色;我希望她身心健康,善良而不失锐气,简单但不乏智慧;我只希望她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一份属于她自己的平凡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