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钢琴《冥想曲》,是众所周知的世界名曲。
在这首沉思状的冥想曲中,我们听到的是与主题高度吻合的虚无缥缈的曲调,这种万花筒式的音调结构,充满了德彪西式的泛音连接和弦。德彪西不仅创作手法迥异于他人,而且其灵敏的耳朵,辅佐他用常见的泛音做出冥想曲中特有的和弦,使得乐曲旋律有如云烟缭绕,腾空驾雾。幻想、沉思、神秘、诡异,弹奏的手法轻轻,冥想的感觉浓浓。
我们知道,钢琴琴槌击弦可产生一系列音,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该键为名的那个音。例如,低音C主要发出与琴键相应的C音,但如果只发这个音,则效果较为单调而缺乏表情。然而实际上,C弦全弦一起振动时,它不仅发出基础低音C,而且该弦的二分之一也在振动,每一部分都发出高一个八度的C音;该弦的三分之一振动时,发出上面邻近的G;四分之一振动时,发出第二个高八度的C;五分之一振动时发出E……
这些在基础音上发出的音便是泛音,无疑,泛音能起到丰富乐音和旋律的作用,德彪西正是利用钢琴泛音的这一特性,赋予《冥想曲》“冥想”的绚丽色彩。
弹奏冥想曲时,请注意充分利用钢琴踏板与琴弦的共振,一方面作好不同和弦的泛音连接,另一方面使基础音与泛音得到完美的结合。例如演奏小字一组的G键,等所有的音响都消失后,继续按键,再用特强音弹击比中央C低一个八度的C,然后放开C键抑制它的音响。这样就容易使某音因被另一琴弦共振而丰富了。
另外,弹奏此曲的旋律音时,不论“pp”还是“ff”,都应用明确的槌击音动作击键,但又要不使琴键触碰键床。就是琴键按到底之前就要放开手指的压力,这样弹出来的音明亮而丰满,且泛音丰富具有共鸣。
最后,伴奏音应用柔和平静的触键动作,就像左手肌肉十分放松以致于没起作用,使得柔和的伴奏更增加了旋律音的明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