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敲击,源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音乐学院毕业后,各种演出、讲课和兼职工作让我颇为忙碌,但突然间停止了打击乐专业上的练习,让我一下子觉得空空的,于是,深造架子鼓的想法跳了出来。因而,各种机缘下,有幸结识了赵永健老师,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大”。
其实开始的时候,深造架子鼓只是一个浅显的想法,因为多年的学院教育让我并没有对社会上的培训教室抱有太大希望。但这,更增加了此后对赵老师的敬佩。
现在不得不承认,初次见他是带有着“审视”的想法——眼前这个看起来不太像老师的“老师”有什么样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带给我不同于学院教学的知识与思维?也许敲击的魅力正是源于此处——一旦开始和赵永健老师交流,你会发现他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完全不同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识。
首先是对套鼓的认识。提到套鼓,我相信更多的人会认为是军鼓的延伸,也就是“面前是五个军鼓”的错误思路。每个击打点都有不同的声音特点与用途,更不能简单的把军鼓思维套用于此。我们对套鼓的应用思路应是纵向的——四肢同一时间击打不同位置;横向的——同一击打位置或同一肢的击打节奏型变化;斜向的——不同几肢组合的节奏型与应用。以上三种思维的有机组合才更能体现出“套鼓思维”。
其次是对击打的认识。每一次击打都是从基础击打中演变而来的,而超严格的训练远远高于军鼓甚至其他打击乐器。在这样的要求下,每个来敲击的人都能从汗水中体会现代音乐的博大!
每种组合都是协调关系的不同应用。如同有的人疑惑“如何能让同一时间两肢及以上的各击打点严格的同时发出声音?”,简单的来讲,就是打在一起。另一层意思是“同时演奏的各肢之间节奏型不同(包括三对四、三对五等节奏)如何演奏?”我们发现,其实这只是一种协调关系的练习,而最终我们的演奏能够达到——每一个音都是极为严格的。
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脑思维是我们的第五肢,也就是再四肢协调演奏的基础上,我们的脑思维在控制击打的变化以及顾及音乐性的“一肢”。这也就解释了赵老师能做到的高超演奏水平——第一次听音乐的同时击打出配套的组合。
最后,我想说,对于鼓手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和练习的气氛,这是敲击时代带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和学员最多收获。技术水平提高的来源在于脚踏实地的练习与诚挚的交流,我们才能在击打中找到乐趣与追求。如果你在苦苦寻找这样一个——鼓者的乐园——请来吧!#p#分页标题#e#
作者:崔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