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林,藏族吹口气鸣乐器。藏语“雄林”意为竖吹之笛。也称嘎尔巴雄林,意为嘎尔巴用的竖笛,或称林布、久林。汉族称藏族竖笛。流行于西藏、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区。
历史悠久,在藏族城镇、农村和牧区都有流传。据称,雄林是在五世达赖时期(公元1642年—1682年),从西藏拉达克地区随嘎尔巴歌舞队传入拉萨的。曾用于旧西藏地方政府歌舞表演团体嘎尔巴歌舞队中。
管身木制。嘎尔巴雄林多采用纹理细密、质地坚硬的乌木或红木制成,上粗下细,外表与内腔皆呈圆锥体,管长46厘米,上端管径2.8厘米,下端管径1.5厘米,上端管首呈斜面封闭状,只开有一个宽1厘米的小吹孔,在管首正面下方开有一个长方形发音孔,孔长0.9厘米、宽0.6厘米,孔的下方向内修削成45°斜面。在管身正面中、下部开有八个(前七后一)圆形按音孔。制作精细、工艺考究,在管身首尾两端镶有银制管箍,管身中部嵌以五圈银环(图165)。民间雄林多使用质地不太坚硬的木料制成,各地的形制、规格尺寸和按音孔数目各不相同,大多数雄林设吹孔、发音孔和按音孔,少数雄林则不设发音孔,规格尺寸也较嘎尔巴雄林短小,一般管长18厘米,上端管径2厘米、下端管径1.8厘米,管首设有吹孔和发音孔,管身开有七个(前六后一)按音孔。制作工艺也较粗犷。
演奏时,管身竖置。左手按上四孔,右手按下四孔,管首置于下唇,嘴对吹孔送气。筒音多为f1、a1或b1,音列按七声音阶排列,第七孔发筒音的高八度音,通过超吹,音域有两个八度。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嘎尔巴雄林旧时用于宫廷宴会或宫廷歌舞演出中,它常和达玛鼓一起为嘎尔巴歌舞伴奏。民间的雄林,多为牧民在山野或草原放牧时吹奏自娱,而不能在家中演奏。另据藏族民俗,雄林只能在开春后吹奏,冬天是绝对不能吹奏的。否则,生物误为春天来临,从冬眠中苏醒就会被冻死。故佛教也有冬日禁笛的戒律。
改革雄林
20世纪80年代初,西藏歌舞团要出国演出,管乐手扎西需要一支藏族古老的管乐器来演奏藏族风格的乐曲。他们从布达拉宫借出收藏的雄林,但音响与民族乐队很不谐和,就慕名来北京找到管乐制作家吴仲孚。经试奏,觉得存在的主要是孔距问题。原来的按音孔是平均开孔,只适合民间使用,演奏民间乐曲;吴大师将其改为按十二平均律开孔,满足了西藏歌舞团的需要。目前,改革雄林已发展为C、D、E三种调式,管长39厘米~46厘米、上管径2.7
厘米~2.8厘米、下管径1.4厘米~1.5厘米,改革后的外形保持了原来的民族风格,在方形发音孔下方刻有藏族风格的图案纹饰,管尾上方嵌有两道纯金环圈,使古老的管乐器具有现代气息。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知名音乐人冯晓泉在他创作并演唱的歌曲中,已将藏族雄林用于现代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