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打乐是中国传统器乐乐种之一。由吹、打两类乐器演奏的音乐,中国民间俗称锣鼓或鼓吹乐。流行的演奏形式有:“十番鼓”、“十番锣鼓”、“福州十番”、“常州丝弦”、“桐庐文十番”、“潮州锣鼓”、“泉州笼吹”、“浙东锣鼓”、“西安鼓乐”、“晋北鼓乐”、“辽宁鼓乐”、“山东鼓吹”等。
福州十番
又称"十欢"、"十番伬",是福州主要地方音乐。清干隆初年,侯官郑洛英《榕城元夕竹枝词》云:"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其乐器用笛、管、笙、椰胡、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狼丈、木鱼、檀板、清鼓等13种。
常州丝弦
泓口丝弦由于口传心授,有4个曲牌失传了,曲牌是宫尺谱,由30至60人不等组成乐班,配伍的乐器种类有: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演奏者身着长衫,头戴礼帽,乐器上装有小灯、扎有龙凤之类彩带,夜间演奏,彩灯闪烁。乐班前导是铜罄,也是指挥,然后是竹笛、二胡、中胡、四胡、箫、笙、唢呐、月琴、三弦、琵琶,然后是撞铃、搭板、京板小锣鼓。乐班按雄鹰、春燕、落叶、昭君、花园、楼台等6个曲牌顺序演奏,演奏一遍需22分钟,由于行进表演,可循环往复。丝弦管乐,间以打击乐器,清淡、素雅、空灵、优美,又热闹欢快。
潮州锣鼓
潮州锣鼓是广东潮州的民间传统器乐吹打乐的一种,流行于粤东一带。原是一种演奏弦诗乐为主的小型吹打,后来吸取戏曲音乐加工发展而成。潮州锣鼓分潮州大锣鼓、潮州小锣鼓及潮州苏锣鼓等多种,其中以潮州大锣鼓最为著名。
泉州笼吹
泉州笼吹是一种福建省泉州市的传统吹鼓乐。相传原为古代宫廷官衙用于迎宾送客、祭奠、庆宴的仪仗大乐,流传到中国民间后,艺人为了方便,平时把所用乐器收藏在一担红漆缀金、古色古香的细蔑皮编织的箱笼,或雕龙画凤的木制箱笼中;就座演奏前并列排放,搭起一个雕花刻柳的乐器架,挂放乐器,演奏完又把乐器置于笼中,如果是行走演奏,也带箱笼随队,故称“笼吹”。常用于传统民俗活动场合。
浙东锣鼓
浙东锣鼓是一种传统打击乐。明代中叶已盛行,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
作为中国传统器乐吹打乐之一种。流行于浙江东部嵊县、宁波、奉化、舟山等地,约在明代中叶时已盛行。据中国民间艺人口头传说,奉化的《将军得胜令》是明代嘉靖年间人们欢迎民族英雄戚继光(1528——1587)平倭凯旋归来时演奏的乐曲。乐队中“吹”的部分以笛子和唢呐为主,辅以丝弦;“打”的部分以“五锣”和“十锣”最具特色,是浙东锣鼓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也称长安古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民间大型鼓吹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是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重要遗存,被国际音乐界和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晋北鼓乐
晋北鼓乐是流行在山西北部五台、定襄、原平、忻县、静乐一带的地方传统吹打乐。常演奏的曲目有句“八大套”、《大得胜》及《打酸枣》、《探妹子》、《毛奴观灯》等散曲。
辽宁鼓吹乐
辽宁鼓吹乐,俗称鼓乐。它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器乐乐种之一。辽宁鼓乐分为唢呐乐和笙管乐,又根据风格特点、演奏曲目等划分为辽南、辽西、辽东、沈阳、辽北、朝阳等六个地方派别,是辽宁民间日常节庆礼仪活动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山东鼓吹
山东鼓吹是山东地方传统吹打乐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山东省,尤以山东西南地区更为兴盛,特点是以唢呐为主要乐器。主要乐器有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吹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管子等;打击乐器有镲、钹、锣、梆子、鼓等。乐队一般由6至8人组成。
在演奏曲目和演奏风格上,中国传统吹打乐又分"粗吹锣鼓"与“细吹锣鼓”两类。
粗吹锣鼓:粗吹粗打,声势浩大,雄壮热烈。多用大锣鼓及唢呐、管、长尖等乐器。代表性曲目有:十番锣鼓中的《将军令》、晋北鼓乐中的《大得胜》等。
细吹锣鼓:细吹粗打,常用竹管主吹并配以大锣鼓,有时吹中辅以丝弦,代表性曲目有:浙东锣鼓中的《万花灯》,十番鼓中的《满庭芳》等。
吹打乐的演奏一般可分为“坐乐”与“行乐”两种。坐乐演奏于室内,行乐演奏于室外,特别是道路行进。坐乐与行乐不仅方式不同,而且所奏乐曲也有所区别。如西安鼓乐,其坐乐每奏全套,所需时间很长;行乐一般只奏全套的部分,所需时间较短。另外坐乐、行乐的坐次队列也有所不同。以福建十番为例,其坐乐队列以吹管乐器辅以弦乐在堂前呈八字形摆开,所有锣鼓打乐成一字形坐于堂后;而行乐队列则排成两列纵队,锣鼓打乐在前,吹乐在后,不辅弦索。
特色
吹打乐的特点是:
粗,风格粗犷,曲调少用细致装饰。乐队常采用粗吹、粗打乐器。
长,乐曲篇幅长大,尤其是坐乐形式,常奏长篇大套乐曲。如山西有八大套,陕西有内八套、外八套,福建有五大套、五小套等。
宏,音乐多表现宏伟壮阔、磅礴浩大的气势。
大,人数众多,常作大型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