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小调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湖南省祁阳、祁东、零陵、衡阳及广西桂林一带。明末清初,衡阳王夫之作杂剧《龙舟会》,其第三折唱词中有“更不消曲按琵琶,陪几曲歪胯调哩落莲花。”“胯调”系指小调,即现今祁阳小调中的[挎挎调]。清末民初(公元1911年前后),在各地城乡尤为盛行。祁阳小调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早期为一人坐唱,自拉大筒伴奏。后逐渐发展,有二人对唱、多人演唱等形式,并在伴奏中增加了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和敲磁碟。大筒的定弦法有“上调”( sol、re )、“下调”( la 、mi )、“反上调”( do 、sol)、“反下调”( re 、Ia )四种。传统唱段如《五更调》、《十杯酒》,只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后发展为兼用曲牌联缀、板腔变化的曲体结构。曲牌约有二百支,来源有三:属于当地民歌小调的如[摘菜苔]、[螃蟹调];属于“花灯”调的如[出门调]、[补碗调];属于丝弦小调的如[闹五更]、[西宫词]等。祁阳小调的音乐,清晰自然,明快活泼,以抒情见长。新曲目有《鲜花献亲人》(见谱例)、《新摘菜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