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渊源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器乐文化。二胡属于我国民族器乐中的拉弦乐器。由于其构造的特殊原理,人们掌握它的音准并非易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年龄小、对音准把握不好;再加上要双手的配合、力度的把握等,在二胡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音高、节奏、旋律、音色以至力度、速度、调式、和声等的感知等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音乐形象的感知把握和综合审美感受。这样,最为显示其:培养学生演奏好二胡就更显得不简单。针对小学生兴趣广泛,定性不强的特点,在二胡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沿着循序渐进的道路,顺利地一步步往前走,而不被某些困难技术所难住。造成较长时间的停步不前,这与提高教学质量休戚相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要加强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表明,感觉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知觉是各部分器官特别是大脑对外界物体或现象的整体所进行的直接反映,是大脑形成整体性映像的认识过程。知觉和感觉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都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在审美过程中,首先要以知觉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客观事物是作为整体反映在审美主体意识中。人通过大脑的作用,依靠多种分析器官的共同参与,才能反映客观现象多种多样的特征和属性。
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比较弱,在二胡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首先,教师要多给予示范演奏。学生初拿到二胡时,感到很新鲜、很神秘。这时,教师要具体介绍它的构造和作用以及它的音色特点,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然后由老师亲自演奏几首学生较熟悉的小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语言、图形、音响等具体手段来认识音乐现象,并通过自身实践(在乐器上演奏)逐渐获得音乐美的具体感知。教师不仅要让儿童多听,还要科学地练习。这样经常不断地日常练习是调动儿童运动觉、平衡觉,是提高演奏水平的重要手段。另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学习从音阶到练习曲到小曲,从第一把位到第二把位,乐曲由易到难,切不可急于求成,只有有目的地教学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稳固平衡中向前发展。再次,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分析能力。拿到一首二胡乐曲时,先看是什么调,再看速度是怎样的,哪些音是连弓,哪些音是分弓。如学生曾拉过一首《茉莉花》,它是一首江苏民歌,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抒情的曲子,所以在演奏时,运弓要慢,声音要连贯、柔美,要表达出对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如果每拿到一首乐曲都这样仔细分析,那么,不仅可以提高演奏水平,而且学生对音乐的分析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要重视演奏技巧的训练
首先要严格从音准和节奏入手。有的人讲“民族乐器演奏,音准节奏差一点可以理解。”还有一种偏见认为“民族乐器演奏音就不可能很准。”这些都是错误的。民族乐器在音准完成上比外国管弦乐器是难一些,比如二胡左手悬空、二根弦无指板依托。但这些决不应成为一种借口。我们提倡耳朵要勤,调动好积极听觉,只要耳朵一丝不苟、左手训练按规范的要求去作,一切都可以作的很好。要强调音阶和练习曲的练习,这是训练音准过程中一定要走的路。在左手技巧训练中首先要打好的基础是正确的持琴和稳定的手型。左手持琴的不正确将会影响一生的演奏,而手型的正确和稳定将为高技巧的演奏提供坚实的基础。初级训练时,要不断纠正左臂夹肘和左肘抬得过高的错误。在左手手型稳定上要杜绝左手腕子的过分突出和塌陷、小指的直翘和回缩、大指的上挺和夹死。在触弦练习中要保持左手半握状放松,反对抠指,立掌。按弦训练时,不要四个手指一齐上,一定要在一至三指按弦到位的情况下,再进行小指的训练。在左手训练中,指序和指距练习、保留指练习、手指按弦张力、独立性、弹性练习是固定手型、找准把位感觉和音准到位最好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解决音域和音色变化的需要,增强表现力,二胡演奏必须换把,因此换把也成了左手技法中重要的一部分。换把要强调正确的方法,反对强上强下,这样才能保证音准和到达新把位的演奏。要腕子主动、手指与之同步,练习时要先练习空弦音和同指异音换把,再进行异措异音换把。要多练习三个八度的音阶、琶音。尤其要听准换把后第一个音的正确与否。在基础训练时,要把换把的准备、运作、到达的连续性高协调,大跳换把要有心理准备、果断到达、熟能生巧。
揉弦是美化和装饰乐音使其更好的表达乐曲思想感情和歌唱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左手技巧掌握的重要关节。手指的第一关节(靠指尖一节)一定要打开,而且一定要均匀滚动。揉弦种类很多,分慢速揉、中速揉、快速揉、轻揉、重揉、空揉、由慢渐快揉,由快渐慢揉,压揉、滑揉、吟揉、不揉到揉、揉到不揉、不揉到揉又到不揉等多种表现,它的不同表现要用滚动的不同频率和力度来调整,不同的揉弦,要根据不同音乐的处理恰当的运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胡演奏还要讲究运弓,首先要严格持弓:初学要弄清楚右手大指、食指与弓杆的关系,右手中指、无名指与弓毛的关系。杜绝持弓过浅或过深的倾向。其次在弓子的运行中弄清楚大臂、右肘、小臂、手腕、持弓手指,弓毛触弦点的互联动作一定要协调自如。在枯燥的弓法训练中,很多人忽视长弓(不是拉长度越长琴弓的概念)训练,忽视长弓运行的平、稳、实和方向的正确,不去在运弓正确的基础上追求声音的通、美、亮、柔、厚,在大臂和小臂的互联动作中,在手臂和手指的屈伸动作中没有下功夫,就会出现突出肘部,运弓划弧线、手腕过僵或屈伸过于主动的毛病。
三、教学中要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指导和启发学生。
二胡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风格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动是人的本能,小学生把握音乐作品风格主要表现为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节奏和旋律的创编,表达对音乐的不同演绎。二胡教学过程也应让学生随音乐作品举手投足流露真实情感。为了改革学生学习二胡演奏的过程,必须强化听觉、记忆、乐理、读谱。教师接下去就要充分挖掘二胡自身的音色魅力,来展示给学生听。如教学藏族风格的乐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我直接从乐曲中提取典型的节奏音型,通过简单的藏族踢踏舞步的学习,学生感受并体验到了藏族民歌的豪放柔美的风格。之后,在乐曲演奏的特点上,就能很好地把握。二胡在作品演奏艺术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由于二胡本身非语言等的特点,它必须能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这种能力是创造活动的基础,也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这种能力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
音乐作品表现是个性化的创作。音乐作品感知、理解、表现的过程也是探索、尝试的过程。形象丰富的音乐思维,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广阔天地。不同的音乐体验和行为展示,可突现音乐的创造性特征。又如教学《江河水》时,让学生看两幅对比性的画面,一幅溪水淙淙,另一幅江河澎湃,让他们自己找这两幅画的差异。然后,老师用两种不同的揉弦(A、普通揉弦,5次/秒的频率,小二度;B、压揉,4次/秒的频率,大二度或小三度),请学生选择它们分别与哪一幅画面相匹配。接着,教师完整地演奏《江河水》,同时配上江河澎湃的录像片段,这样使得学生对《江河水》所采用的压揉技法印象深刻,
四、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情感的训练
音乐是感情的语言,无形貌而神韵俱在,是万能的文学和有形的美术所不能比拟的。二胡演奏艺术的魅力终结点是在神韵两个字上,在音乐的表现上传神有韵,是对规范化的技巧和对传统、现代作品理解升华的集中体现。有一种提法叫“二弦在手,悟性在心”,我很赞成。很多人练完琴后感到最累的是心。这都说明心灵的参与是感情运用至关重要的一点。从口传心授、照猫画虎,进入到领悟阶段,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以情发音,以音传情,以情动人”是黄海怀先生演奏的十二字诀。声情到位即二胡演奏声音和作品表现的统一,以情发音这个情,即是音乐表现的全部内容。没有情感参与的演奏,没有神韵。没有情感参与的声音干涸晦涩。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情感激发、陶冶的氛围中,和谐自然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如在教学生演奏《森吉德玛》一曲时,我将自己的演奏事先录好,以此为背景音乐给学生讲一个蒙古女孩森吉德玛的故事,然后再听老师的示范演奏,此时的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思维已不再定于那几行乐谱中,他们的思绪在飞扬,他们在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后续教学就不用老师特地去强调乐曲的强弱变化,去提醒学生一定要揉弦,他们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且演奏得相当好。有一次,我问学生:“你在这为什么要揉弦啊?”“因为这样更好听!”“因为森吉德玛在骑马颠簸。”“因为森吉德玛想念她的朋友。”孩子们的想象力远比我们预想的丰富。在二胡教学过程让学生随音乐举手投足流露真实情感。让音乐流动起来,演奏出恬静、宏伟、热情,凄凉等种种不同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