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滑的起奏方式
这种突出“母音”性质、类似发出“母音”一样的发音,平滑柔和不露痕迹的起奏方法,是将右手握弓的手指“弹簧”适当放松,控制弓子用较少弓毛轻贴琴弦,用平稳较慢的弓速和轻度均匀的弓压运弓,这种从平稳起奏开始到平稳结束的具有轻擦慢拉的起奏特点和发音,适于表达抒情叙事和细腻轻盈、深沉内在的情感。
2.发音点清楚的起奏方式
这种突出“子音”性质、类似发出“子音”一样的带有灵敏清晰发音点(俗称小音头)的起奏方法,是在运弓起奏瞬间,通过握弓的手指“弹簧”对弓了的灵敏控制,轻轻点触琴弦,使运弓起奏时的弓速、弓压和后面运弓过程中的弓速、弓压一样平稳均匀、不多不少,发音清楚响亮、丰满圆润,并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节奏感。这种发音点清楚而不带重音的起奏特点和发音,适于表达节奏明快或热情奔放富有歌唱性的情感。
3.带有重音的起奏方式
这种加强突出“子音”性质、明显带有重音的起奏方法,是在运弓起奏瞬间,通过手腕和手指“弹簧”对弓子快速敏锐的触弦传力,发出带有较强较大重音音头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和震撼感。带有重音的起奏可用提弓抽送,用勾弦冲奏,这种明显带有重音成分的起奏特点和发音,适于表达慷慨激越和悲愤壮烈的情感。
美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原则》一书中,关于“演奏中的音响因素”部分曾指出:“弦乐器的发音不只是包括持续性的声音,还要混合进去一定的敲击或称为重音的成分,是这种成分给持续的声音以特点和轮廓。”并指出:“在器乐演奏中,纯歌唱性声音和敲击性声音之间的关系可以与讲话中的‘子音’(辅音)和‘母音’(主要元音)的关系相比,‘子音’在讲话中是不可缺少的,这在任何语言中都可以看得出来,这个原则应当移植到器乐演奏中来,‘子音’性质的敲击声,给‘母音’性质的持续性的声音以更清楚的界限和外形。”(见注释⑤)因此在二胡演奏中,首先要从表达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需要出发,选择相应的起奏方式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运弓起奏的瞬间灵敏控制并掌握好手臂和琴弓的自然重量和平衡感,控制好起奏瞬间的弓速、弓压变化。此外有关起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右手运弓和左手“揉、压、吟、按、滑”等技法相配合,从而才能获得音乐表现中符合音乐情感和风格韵味的声音。
二、 运用运弓基市原理探索新的运弓理念
在运弓发音过程中产生的三个基本因素的不同特性及三者密不可分的综合应用,不但是运弓发音和弓法转换的基本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按照音乐表现需要,控制声音变化和弓法换转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此,在运弓理念上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 慢长弓可按单位时间控制弓速、调节弓压,完成运弓发音变化
如果说是音头发音点引发乐音的持续与消失,发音点的起奏方式决定着发音的性质和特点,而音体“头、腹、尾”整个发音过程的声音变化,无不受制于对弓速、弓压的控制与调节。 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弓速变化引发弓长和力度变化,是要通过一个明显可见的运弓过程完成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或快或慢、或长或短的运弓过程,演奏者可利用这一运弓过程,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在运弓的前半时段,采用“轻擦慢拉”即轻擦弦慢起奏的运弓方法,通过手臂对弓速、弓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为后面运弓预留出较多的弓长;在运弓的后半时段,随着弓速逐渐加快并适度调节弓压,大臂带小臂平稳均匀地拉满全弓,从而完成慢长弓的演奏。实践表明,严格按照单位时间在运弓的前半时间段,采用控制弓速(弓长)与调节弓压相结合的运弓方法,是演奏慢长弓的一种简明而实用的运弓方法。持此理念,在实际演奏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速短弓、快弓可利用弓速调整弓位,在流动运弓中把握运弓主动权
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弓速引发弓长和力度变化,在连续运弓时,前后运弓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前面运弓结束的弓位,必然影响后面运弓起奏弓位能否连续顺畅地演奏出符合音乐要求的声音。关键是在前面运弓完成运弓要求的同时,如何能创造条件为后面运弓提供方便。因此在前面运弓时,应考虑后面运弓的需要,利用弓速快慢、弓长大小,适度调节弓压,在运弓的平稳流动中合理调整后面运弓的起奏弓位,使前后运弓都能按照音乐要求顺畅地进行演奏。在实际演奏中,当中速短弓、快弓连续运弓时,随着乐音节奏时值变化、节奏重音变化以及运弓的力度变化,都需要利用弓速引发弓长变化,均匀适度的调节弓压,在前面运弓的平稳流动中,合理调整好后面运弓的起奏弓位是非常必要的,这是运弓连接转换时把握运弓主动权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综合协调地发挥运弓手臂的功能优势
由于重力运弓所用的力,来自大、小臂、手和琴弓的重力和手臂摆动产生动力形成的综合作用力。运弓时大、小臂、手的动作形态是连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的,但由于手臂整体中的各部位距离运弓发音点的空间位置不同,从而影响到运弓时手臂各部位的功能优势也是各不相同的。
1.大臂的动作部位靠上,距离运弓发音点远,功能优势在于运弓力量大,发音持续时间长。善于控制运弓起奏的弓速,适于演奏线状发音并具有一定力度变化的慢速全弓。
2.小臂的动作部位在大臂与手之间,与运弓发音点距离适中,其功能优势比大臂运弓轻快灵活、力度适中,善于在流动运弓中利用弓速、弓长调整弓位,适于演奏线状或点线结合的中速半弓或稍快的短弓。
3.手的动作部位靠下,握弓手指与运弓发音点距离最近,其功能优势在于运弓动作灵巧、反应敏捷。善于发出节奏鲜明的点状颗粒和重音,适于演奏短促清晰灵敏的音头、顿弓、跳弓、快弓、颤弓和快速换弦等,但具有一定力度的快弓、颤弓还需要借助小臂摆动传力,才能完成发音结实饱满和气势强烈的演奏。
应当指出:了解大、小臂、手各部位不同的功能优势是完全必要的,但这绝不是机械的分工。运弓时关键在于要通过大、小臂、手自上而下的密切配合,使其在手臂整体的协调动作中综合地发挥作用,以加强对运弓和弓法转换的有效控制。
三、 幔、中、快三种基本弓法的运弓要领
运弓发音时首先要做到“平、直、稳、匀”,即运弓擦弦时弓毛与琴筒保持在一个平面上,弓毛与琴弦呈90°直角,运弓时弓毛靠近琴杆呈直线运弓,运弓的弓速变化要平稳均匀,擦弦的弓压变化均匀适度,以琴弦振动充分为宜;其次要了解运弓手臂与控制弓速、调节弓压的关系。重力运弓通过手臂摆动传力是从大臂向握弓手指方向自上而下进行的。运弓时大、小臂、手不同的功能优势,在运弓过程中综合协调地发挥作用。由于运弓力度、运弓动作的活动范围和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一般地讲,运弓的手臂侧重控制弓速、弓长和力度变化与此同时,握弓的手指“弹簧”则借助手臂摆动的快慢、运弓的长短和力度大小,均匀适度灵活地调节弓压。运弓时大、小臂、手动作协调密切配合,并保持平稳均匀的弓速、弓压变化,是控制发音质量、进行弓法转换的可靠保证。为便于说明不同弓速、弓长运弓的基本要领,现仅以慢、中、快三种基本弓法为例,对运弓时控制弓速、调节弓压的一般规律做一简述:
(一)慢速全弓
慢速全弓即慢长弓。这是一种慢速和持续时间较长并用全弓演奏的弓法。慢长弓演奏时,首先要根据音乐要求,严格按照音乐规定的速度、节拍和节奏时值长短,松肩垂肘运用大臂的自然重力和动力,控制好乐音前面时段的弓速、弓长,同时手指“弹簧”用很少的弓压轻擦琴弦,为后面时段的力度变化预留出较多的弓长。在运弓的后面时段,随着大臂发力部位逐渐下移、弓速匀速渐快,并与均匀适度的弓压相配合,用大臂带动小臂和手,在音乐规定的时值范围内平稳均匀地拉满全弓。以便为后面慢弓连奏时保持一个全弓的起奏弓位和弓长。演奏慢长弓控制弓速的时间,大约为整个乐音时值前面l/2或1/3的时段为宜。在运弓控制弓速时,首先要明确运弓的单位时间量。一弓之内拍数较少或带有半拍时值的,可以半拍为时间单位;一弓内有多拍时值的,可以整拍为时间单位;如一拍一弓的,可控制前面半拍;两拍一弓的可控制前面一拍;一弓四拍或八拍的均可以此类推。如遇有一拍半一弓的,可控制前面半拍;三拍一弓的可控制前面一拍;五拍一弓的可控制前面两拍;七拍一弓的可控制前面四拍等等。在实际演奏时,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严格按照乐音时值的长短灵活掌握。演奏慢长弓在乐音前面时段控制弓速时,使大臂、小臂和手连为一个运弓整体,大臂运弓的支持力保持不敞不懈,颇有“逆水行舟”迎风前进的感觉(见注释⑥)。采取轻擦弦慢起奏的运弓方式,保持从“引而不发”到“引而慢发”的运弓姿势。有如吹管乐器在演奏长音时用气要“深吸轻呼”一样,在慢长弓后面时段的运弓过程中,大臂引带小臂力量下传,不因弓速平稳渐快和适度调节弓压,使发音露出忽强忽弱的明显痕迹。慢速全弓的弓法特点是运弓发音持续时间长,力度变化幅度大。适于发出线状的氏音和表达音乐情感的曲调线条。如曲例《第一二胡狂恕曲》(王建民曲)第一段抒情的行板(谱例略)。在演奏这段优美飘逸的主题时,曲中五拍一弓的长音,可用大臂控制前两拍的弓速、弓长,后三拍大臂引带小臂在平稳的渐强中拉满全弓,使曲调舒展流畅而富有动感。曲中三拍一弓的长音,可控制第一拍的弓速、弓长,后两拍在平稳的渐强或渐弱中拉满全弓。曲中一拍的小连弓(即一拍有两个音的连弓),也要先控制连音第一个音的弓速、弓长,然后将第二个音平稳均匀地渐快拉开。一般小连弓的演奏,第一个音的弓速要慢而稳,所用弓长要少;第二个音的弓速可平稳渐怏,所用弓长要多。这样演奏不会过于突出节奏,而是为了突出连音效果,使曲调更加连贯流畅雷有线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