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快、慢弓法转换时的控制与调整
在实际演奏中,一种是由慢弓转快弓。当前面慢弓即将结束时,运弓发力部位已下移到小臂和手,可在换弓瞬间通过松肩垂肘换弓换力,用小臂迅速将弓位调整到适于快弓起奏的号位,形成均匀快速的惯性摆动,即可完成由慢弓转快弓的演奏。快弓演奏时,一要注意运弓手臂自上而下传力通畅;二要注意握弓手指土动控制弓子贴弦或勾弦,奏出适于表达音乐情感的颗粒、重音和曲调线条。另一种是由快弓转慢弓。在演奏快弓的最后一弓时,叫采取轻擦弦、快带弓的运弓方式,用小臂迅速将弓位调整到弓根或弓尖适于慢弓起奏的弓位,并在换弓瞬间松肩垂肘换弓换力,在后面慢弓起奏前,将运弓发力部位迅速上移到大臂,再按慢弓节拍时值长短,用大臂控制乐音前面时段的弓速、弓长,同时相应地调节弓压,从而完成由快弓转慢弓的演奏。
3.快弓换弦时的控制
快弓换弦是一种具有一定难度的弓法。其一是在演奏快弓时,既要松肩垂肘,使运弓手臂保持自上而下传力通畅,同时握弓手指主动控制弓子贴弦,发出具有颗粒性的声音;其二是在快速换弦时又要放松手腕,使握弓手指能灵活屈伸“划圈”,控制琴弓在里外换弦时保持均匀贴靠换弦。在快速换弦时,握弓手指要注意分工协作.控制由弓杆、马尾构成琴弓的整体。拇指、食指侧重控制弓杆,中指、无名指侧重控制马尾。使弓杆与马尾之间略有支撑,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避免在快速换弦时弓杆与马尾大开大合,影响换弦的灵敏度。此外,琴弓也不易过松,不然会影响手指换弦的灵敏反应,增加手指负担。由于快弓换弦是由小臂快速摆动与手指灵敏屈伸“划圈”相配合的一种复合动作的弓法,尤其是当遇到不规律的快弓换弦,更会增加演奏的难度。只有在练习时抽出难点,放慢速度反复磨炼,才能功到自然成。
(二)四种常见节奏型弓法的控制与调整
在演奏分弓时,不同的节奏型会形成不同的弓法变化。在任何节奏中,实际包含着两种不同的最简单的基本要素,即音的长短和音的轻重。节奏型是节奏的最小单位。在演奏由不同节奏型形成的弓法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往往只注意了乐音时位的长短,而忽略了乐音的轻重变化,这样必然会影响对乐思的准确表达。而乐音时值长短和轻重变化,都离不开在运弓时对弓速、弓长的控制,对弓压的调节和对弓位的调整。在节奏型中的轻、重音相比,重音要有一定的弓长,而重音的弓长要依靠在出现重音前面一弓的轻音,用小臂采取“轻擦快带”的运弓方式,迅速将弓位调整到适于重音起奏的弓位,才能顺畅地完成重音的演奏。不然会使运弓发音轻重不分、平淡直自,或使演奏很不流畅,不能很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由叫种常见节奏型形成的弓法分别是:1.长短弓弓法(即×X×);2.分弓符点弓法(即××);3.切分音弓法(即×××或×××1×××);4.三连音弓法(即×××)现分述如下:
1.长短弓弓法
长短弓弓法的运弓特点是“一长两短”和“一重两轻”。长短弓的弓长对比大,即长弓要长,短弓要短。短弓的弓长不与乐音时值相对应。长短弓的重音用长弓奏出点线结合的发音,轻音用短弓奏出点状的发音。长短弓连奏时,是一种带有重音和拉推变向的弓法,因此在换弓时,要注意按乐音时值控制弓速、弓长,调节弓压并合理调整弓位,以便连续演奏。长短弓在快速演奏时,长弓的弓长应相应缩短,弓位要靠近弓中位置,但长短弓“一长两短”、“一重两轻”的弓法特点不会改变。
2.分弓符点弓法
分弓符点弓法的运弓特点是“一长一短”和“一重一轻”。分弓符点弓法长音的弓长相对长、短音的弓长相对短,但在短音发出后,要用小臂迅速提弓快带到适于后面重音起奏的弓位,以便连续演奏。分弓符点的重音可用半弓左右的弓长奏出点线结合的发音,轻音可用轻擦弦后提弓快带的方法奏出点状发音即可。分弓符点弓法快速演奏时,弓长应相应缩短,弓位靠近弓中位置。分弓符点弓法连奏时,不但要注意按乐音时值控制弓速、弓长,调节弓压,更要注意弓位的调整,不然会造成重音的弓长越拉越短、发不出力,使长短音轻重倒置。
3.切分音弓法
切分音弓法的运弓特点是“一短、一长、一短”和“一轻、一重、一轻”。切分音弓法前半拍的短音,可从弓根或弓中位置起奏,在半拍时值内用小臂采取“轻拉快带”的运弓方式,迅速将弓位调整到适于后半拍重音起奏的弓位,奏出点状轻音便可。后半拍跨拍的长弓重音,在突出重音发音点的同时,要用大臂控制好重音前半时段的弓速、弓长,在重音的后半时段大臂带小臂快速平稳运弓奏出点线结合的重音。最后半拍的短音,用短弓奏出点状轻音即可完成切分音弓法的演奏。切分音弓法快速演奏时,弓长相应缩短,弓位向弓中位置靠拢。如逼有连续跨拍的切分重音时,注意控制重音前半时段的弓速、弓长便可,不然保持不住一拍重音的时值。切分音弓法连奏时,也是一种带有重音和拉推变向的弓法,其中按照乐音时值调整重音起奏的弓位,控制重音前半时段的弓速、弓长至关重要。
4.三连音弓法
三连音弓法的运弓特点是:一弓重音相对长,二、三弓轻音相对短,第三弓要“轻拉快带”调整弓位到适于后面重音起奏的弓位,以便连续演奏。三连音弓法慢速演奏时,弓长可相应放宽;快速演奏时,弓长可相应缩短。弓位向弓中位置集中,但不论弓速快慢,在重音起奏前通过“轻拉快带”调整弓位,对突出节奏重音是非常必要的。三连音弓法连奏时,也是一种带有重音和拉推变向的弓法。
对上述四种常见节奏型的控制与调整,同样是运弓发音和弓法转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乐曲《三门峡畅想曲》中的F调快板(刘文金曲)和《长城随想曲》第二乐章《烽火操》(刘文金曲),均集中包含了这四种节奏型的弓法变化。上述两首乐曲的片断,是节奏型弓法转换有针对性的典型教材。掌握好上述四种常见节奏型弓法的控制与调整,无疑对于准确表达乐思和音乐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五、 结 语
本文论述二胡运弓的基本原理,是笔者近年来在专业教学中有关运弓和弓法转换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也是力求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探讨运弓发音和弓法转换规律的教学总结。在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日常教学中,为提高二胡演奏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除要求同学要加强基本功训练并对乐曲进行深入理解外,如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措旋,是远不能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的。感动人心的音乐,要有动人的声情变化,而动人的声情变化是要通过一定的演奏手段去表达的。本文论述的初衷,是从运弓发音所产生的弓速、弓压和发音点三个基本因素人手,以一种新的思维理念,重新认识运弓发音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作为探讨弓法转换的规律特点,掌握运弓主动权,为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打下良好基础。二胡演奏是要在一定方法指导下进行的音乐表演艺术,任何演奏技法又始终都是为音乐表现服务的。各种技法理论只有融汇在艺术表现中,才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论述运弓的基本原理,仅仅是涉及了运弓发音和弓法转换的一些基本原则,绝不是运弓的唯一模式,更不是弓法变化的全部。在实际演奏中,弓法变化是非常丰富多彩而又灵活多变的,应该看作是演奏家艺术灵感的体现。许多细微精妙的弓法变化都是很难用语言或文字能解释清楚的。因此,本文对有关运弓和弓法转换的论述,难免会有片面和偏颇之处,在此敬请专家和同行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注释:
①俄罗斯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鲍•阿•斯切潘诺夫著:《实用弓法》,唐健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3页。
②美国小提琴教育家伊凡•加拉米安著:《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原则》•张世祥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第65~69页。
③赵砚臣撰文:《调身调息和重力运弓》,载自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习与研究》 1989年第2期。
④周殿福著:《艺术语言发音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8~188页。
⑤同注②,第9页。
⑥、⑦、⑧《茅青访林耀基谈小提琴演奏艺术》,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6页。
2011-2-24(吴佳卉在家时)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