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主页 > 二胡 > 二胡教学 >

黄显海和他“提升二胡音质”技术

更新时间:2013-05-29    来源/发布:乐器学习网    作者/编辑:乐器爱好者
(一)二胡音质现状
二胡这件深受大众喜爱的民族乐器,诞生于农业文明时期,经历了千年中华文明的汰洗,今天仍显勃勃生机。有意思的是,我们看到近百年特别是近30年来,二胡演奏技术的进步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但在造型艺术和制作技术方面却没有太大变化。今天我们常常看到演奏家们用二胡这件古老甚至有些简陋的乐器,演绎着其技术复杂程度和表现力堪比小提琴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异现象。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形制和技术分离的现象?
对二胡演奏技术的借鉴和探索,人们相对是比较容易认同和接受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对外形的改变也不完全拒绝,唯独对二胡声音的认同十分苛刻。二胡的声音是独一无二的,用语言不可描述,用耳朵则十分容易辨别。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二胡独特的近似人声、甜美的略带忧伤的声音,就像语言一样早已铸入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人们无法接受不是二胡声音的“二胡”。这至少可以说明为什么一代又一代二胡改革家做了那么多的探索,却少有成果的原因。
然而,二胡在声音品质上又确实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狼音、噪音、发音不均衡,高把位明显衰减、高音模糊不清等等,越来越无法满足日益精进的演奏技术的需求。
众所周知,西方现代乐器之所以比较成熟稳定,主要是由于西方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运动伴随着第二次浪潮(工业)文明,器乐改革完整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科学、理性和自由精神。比如,尖头笛、鸟嘴笛和横笛是现代长笛(Flute)的祖先(横笛与今天我们的竹笛非常近似),而长笛无论是制作工艺、材料、声音品质的稳定性都打上了工业革命时期的印记。由于横笛没有笛膜,与长笛的音色变化不大,所以容易被接受。加键后音律更加规整,易融入乐队。当然,最终接受和认可的关键还是古典作曲家的伟大作品征服了听众,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可了具有更强表现力的经改制的乐器。
小提琴也是从5千年前的简陋制作,到16世纪至18世纪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6、18世纪正是西方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也是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的时期。
所以器乐的改革和优良制作,离不开科技进步和音乐艺术的繁荣这两大要素。
中国没有经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三十年前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直接跨入的全球信息革命时代,音乐艺术的相对繁荣时期也是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的事情。所以,中国乐器的真正革新,目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历史时期。
中国乐器改革从第一天起就遭遇了两大难题,第一是方向不明确。历史已经证明,以西洋乐器为摹本肯定难以成功。加键唢呐和加键竹笛都没能推开,因为唢呐加键的结果接近巴松,竹笛加键的结果接近长笛。拿竹笛来讲,最好的办法是既可以加键像长笛一样演奏,同时也可以像传统竹笛一样演奏,既保留了传统又借鉴了现代音乐,即使如此,充其量也还是两种笛子功能的叠加(见蔡敬明1994年专利加键平均律竹笛)。
二胡怎样改呢?有许多可敬可佩的器乐改革家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将二胡变成三条弦甚至像小提琴那样变成四条弦。结果可想而知,由于琴皮承受压力过大,导致音色和音质失真;还有的像马头琴那样把弓子解放出来,也未能成功。等等,不一而足。原因仍然是不能有效保持二胡本色音质。最近改革的“秦胡”,木板虽能有效克服噪音,且增强群体发声的融合度,但也相应牺牲了二胡的本色音质。
可见,保持二胡的本色音质是所有二胡改革的关键。换句话说,你无论怎样改,都不能够尝试改变二胡的本色音质。这里引出一个悖论:二胡的本色音质和二胡的天然缺陷本为一体。
影响二胡音质的因素固然是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还要算琴皮和共鸣箱(琴筒)。琴筒的改革一些演奏家做了很好的尝试,比如扁筒(演奏家陈耀星)扁六方、前方后圆、前小后大等等。对改善二胡的音质、音量都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然而,琴皮改革的难度要比琴筒更大。原因是琴皮为动物纤维结构,每条蟒蛇的生长发育都不相同,皮子厚薄不同,蒙皮张力不同,都会使得二胡音质差别极大,这些方面很难做到标准化。二胡制作工艺个性化的差异是允许的,但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精确化、科学化,没有科学化和精确化,乐器产品的个体品质必然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这种现状就使得演奏家兼作调琴师,不得不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改善二胡音质的工作上,当然收效甚微。演奏家通常会拥有几把琴甚至几十把琴,而在这些众多琴中找不到令自己完全满意的琴的状况也十分常见,这是一个普遍的困惑。现代演奏技术对二胡制作技艺,特别是二胡音质的优良和稳定提出了空前的挑战。
(二)应运而生的“黄显海技术”
这里之所以称之为“黄显海技术”,是因为二胡发展历史上从未有过职业化的改善二胡音质的专业人才以及形成一套相对比较成熟的“提升二胡音质”的技术。换句话说,改善二胡声音品质是一个开创性工作。这本身就决定了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黄显海先生认为,职业化调琴师须具备两种基本能力和素养,一是具备演奏家标准的对音质的鉴别能力,二是制琴师工艺制作的能力,二者不可或缺。
所谓“黄显海技术”,就是由黄显海先生与其兄弟三人花了20年时间研究出的一整套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提升二胡音质”“新技术”。此项技术已得到多位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的验证和认可。2009年10月20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主办的《中国二胡》报,以及2009年地11期《乐器》杂志分别载文做了专门报道。
黄显海先生“提升二胡音质”的核心技术在于在二胡原有基础上有效改善其声音状态。具体而言是消除或降低狼音、噪音对音质的破坏性;上下把位声音通畅、均衡;高音区清晰、干净,提高高音区每一音符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扩展了二胡的有效音域(多数未经提升音质处理的二胡,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区呈现模糊不清或噪音大于乐音的状态),大大增加了二胡演奏高难度乐曲可能的可能性。
“提升二胡音质”的程序需一听、二看、三检、四调。
一听,首先是是否存在噪音、狼音,上下把位声音是否通畅、均衡,高音区发音是否清晰;其次是听音量是否偏小、发尖、发空、发闷、发散、发僵、发干、发飘;再次是听二胡韵味是否纯真,是否同时具备亮度与厚度,等等。
二看,是指二胡的各种部件配合是否合理。
三检,就是利用各种自行研制的特定仪器以及各种定量标准,对各部件和各部位进行检测,比如琴皮张力、厚薄,琴皮、琴弦的振动频率,琴码的高低大小;
四调就是对超过标准范围的二胡各部位、各个部件进行调理。比如,琴皮加厚及去薄,琴码加高降低或调整大小。等等。
既然琴皮和琴筒是二胡的声源,对琴皮和琴筒的研究就是最核心的研究,也是黄显海先生的“核心技术”。对琴皮的研究来自两个方向:
①对琴皮本身的改善。如前所述,琴皮是一种动物制品,蟒蛇的生长完全是一种自然状态,特别是野生蟒蛇,由于生长地域、环境不同,蛇皮的纤维结构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必然对其振动产生的声波进而对声音品质产生影响。
然而,蛇皮的自然状态不可改变,却可以通过改变琴皮与琴筒结合的状态改善其音质。比如有的琴皮张力大一点音质好,有的却需要张力小一点,有的需要厚一点,有的则需要薄一些。但无论厚薄、张力大小都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也就超出了改善的范围。首先,这个范围就是一个标准,这个技术参数也就是“黄显海技术”参数。在这个标准之内,对音质的要求仍千变万化,比如近年来发展出的“二泉琴”、“长城琴”都因乐曲特定要求而对音质有着特定要求,这些都需要根据琴皮本身状况、木料材质状况、演奏者对声音的个性化要求,对琴皮进行相应的“改良”。
比如,其厚薄是否处于最佳状态,张力是否恰到好处。首先是对琴皮的厚度及张力进行准确检测,在检测手段上黄显海先生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
检测是改善的第一步,也是黄显海技术的神秘之处,他可以在不动琴皮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琴皮的厚度以及张力的大小。一把声音不理想的琴,经黄先生处理后,声音品质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当然,这种改善是有限的,因为他是基于原有琴皮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就如医生治愈一个病人并不等于将病人变成世界冠军。
②釜底抽薪的改善办法。最彻底的办法,当然是对琴皮进行根本的置换。十几年以前,黄先生就想到了人工琴皮。他认为,人工琴皮至少有以下优势:琴皮既然是人工的,就是可控的,比如琴皮的材料设计,材料的分子密度,弹性厚度都可以设计和设定,这使得琴皮的各项参数可以标准化。从理论上讲,完全可能制作出适合任何一种需要的人工琴皮。由于仿生科学、仿生技术、仿生工艺、民用化工材料和化工皮膜工艺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可以仿制各种动物皮,比如“人造海豚皮”“人造海蜇皮”等等。科技进步使人造胡琴皮膜成为可能,有效克服了自然琴皮的不可控性,使胡琴制作的成功率大大提高。经过十几年的反复实验,反复推敲,经历了X代不断总结经验,目前黄先生的人造琴皮达到了相对稳定阶段,黄先生利用人工琴皮制作的二胡,音色丝毫不亚于自然琴皮,其稳定性及音质预期大大超过自然琴皮,对制作的二胡的音质预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更值得称道的是,人造琴皮符合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当代环境保护和当代文明理念。
(三)二十年磨一剑
任何一种开创性工作必然困难重重,其中充满了艰辛和挫败,没有一点“硬汉”精神恐怕很难坚持到底。黄先生提升二胡音质的工作和任何一个领域的先行者一样,无不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第一难题:搞实验需要有一定的经费,道理很简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工艺性极强的乐器改革来说,开创性的研究,就需要开创性的工具。制作工具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想象力和制作能力。有的技术实际上现代科技早已解决,只需加以移植、借鉴就可以了。比如物体张力、壁厚的检测技术,精确的现代数字技术、电子技术早已十分成熟并为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二胡琴皮的检测借鉴这些技术从技术上讲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但囿于经费限制,黄先生只能采用传统的机械技术,不得不牺牲一些精确度。
黄先生的生活十分节俭,对自己简直到了一种苛刻的地步。舍不得下餐馆,舍不得打车,50多岁的年纪,为了给学生、老师客户送琴,挤公共汽车、凭着双腿跑路是家常便饭。
开创性研究,吃得下苦,耐得住寂寞,坐得冷板凳,耐得住清贫是黄先生练就的四大功夫,黄先生认为,贪图安逸,想发财,向往名声,就干不了这活,因为你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总需要有人淌路。淌路就要有所牺牲,但收获的是每次哪怕是些微的进步带来的难以言传的快乐。黄先生说,每每看到演奏家用我校正过的琴演出获得成功时,心中总是充满了喜悦,因为那里面也有我的成功。
第二难题:最大的难题还不在没有经费,演奏者或胡琴爱好者的对这一工作的接受和认同才是最大的难题。对新生事物,抱持怀疑态度本属正常。其实,反倒是一些一流的演奏家接受和认同度很高,首先,人造琴皮中央民族乐团在1993年就已使用,且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在提升二胡音质方面,黄先生几乎同所有的二胡演奏家都有过探讨,也得到了这些演奏家的积极支持和评价。邓建栋、宋飞、周维、赵寒阳、高阳、高韶青、曹德维等一批演奏家的二胡,经黄先生先生的调整和校正,音质得到提高。但二胡作为广为民众喜爱的民间乐器,根基还在民间,只有得到民众的认同,进一步发展才是可能的。许多二胡爱好者尝试着让黄先生先生像医生看病一样给自己心爱的二胡实施“诊断医治”后,多数都感到满意。但要真正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可,仍需假以时日。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二胡改革家们在“黄显海技术”上走得更远,使这种新兴技术发展成为具有行业标准,经得起各种科学仪器检测的一种职业、一种产业;也期待着二胡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借助信息化时代之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创造出音质更纯正、更稳定、更优美、音域更宽广,在音乐领域表现更佳的中国风格的乐器。


2010年4月29日

本文标签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精彩专题

近二千首二胡曲谱分享

[导读]你喜欢二胡吗?你会拉二胡吗?小编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二胡曲谱的专题;我们收集了近二千首二胡曲谱子,其中包括:...阅读全文

近两百首二胡伴奏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首二胡伴奏音频,其中有二胡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二胡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伴奏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阅读全文

近1800个二胡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二胡演奏的视频,喜爱二胡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二胡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二胡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二胡入门基础教程大全

[导读]小编整理本篇二胡如何入门的专题,旨为帮助初学习二胡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已的方法。哪么怎样才能快速入门呢?我们建议先看...阅读全文

二胡视频教程锦集

[导读]小编收集外优秀的二胡视频教程组建一个专门的二胡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二胡或是自学二胡的网友会有一定帮助,...阅读全文

二百多首二胡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三百个二胡演奏音频,其中有二胡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二胡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阅读全文

关注热点

本站简介- 站内公告- 原创投稿-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手机访问- 举报入口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举报信息框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