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胡琴起源于唐代的奚琴、宋代的嵇琴,据说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匈奴族所喜爱的一种弓弦乐器,因为匈奴族简称为“胡”,后世也就称为“胡琴”。唐朝时胡琴己在汉人中出现,在唐诗中,可以找到有关胡琴的记录。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孟浩然《池亭诗》中记载“竹引嵇琴入,花邀戴客过”等等。宋代科学家沈括所作军队《凯歌词》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说明在宋代,已经有马尾作弓拉奏的胡琴了。
如此说来, 胡琴类乐器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胡琴已经由单一乐器种类分化为几十种,常见的有,二胡、京胡、板胡、高胡、坠胡等等,它们都是独具地方特色、代表一方风情的乐器。胡琴这种最具东方神韵的乐器,一千多年来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吟诵着历史每个时代的动人旋律。胡琴里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
刘天华让二胡登堂入室
上个世纪初,二胡只是流传在民间的一种伴奏乐器,有人认为胡琴上的音乐大都粗鄙,不足登大雅之堂。民族音乐家刘天华改变了这种状况,让世人了解到二胡在国乐史上与琴、笛、箫、琵琶等乐器的位置同等重要。
刘天华1895年生于江苏省江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喜欢艺术,20岁时偶得一把二胡,整天拉着《孟姜女》、《无锡景》等丝竹小调。后受聘于常州中学任音乐教师,在任七年是他奋斗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七年。
1922年,刘天华被聘为北大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其后又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音乐系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在北京任教的10年间,刘天华为了“拯救垂危的国乐”呕心沥血,特别在提升胡琴地位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他先是改革了二胡结构,将定弦音高固定下来,使二胡能够加入乐队演奏。他又吸收了小提琴的技巧和西洋音乐手法,提高了二胡的表现力,将二胡由伴奏地位提高到独奏地位。 他还创作了10首二胡独奏曲,即《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烛影摇红》、《光明行》、《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闲居吟》和《独弦操》等,成为胡琴典范作品。 他把二胡艺术从民间引进到正规的音乐院校中,培养了蒋风之,陈振铎等一大批演奏家,教育家,为我国民族器乐教学奠定了科学化,系统化的牢固基础。
所有这些,都是刘天华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在颠沛流离的困境中完成的。刘天华为他钟爱的胡琴奋斗了一生,正如其兄刘半农先生非常感慨又中肯的评价:二胡地本庸微,自有天华,乃登上品。
《二泉映月》,不仅仅是在写景
《二泉映月》是最为世人所熟悉的二胡曲,因作曲家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取其景致名称而得名。许多人以为作品描绘了二泉的醉人月色,其实,《二泉映月》的精髓不在景,而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
民间音乐家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12岁那年,开始学吹笛子,父亲对他进行非常严酷的训练。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
后来阿炳成为当家道士,生活比较舒适,但由于经营不善,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岁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着一首曲子,乐曲充满着出对坎坷人生的无限感慨,时而感叹世间的人情冷暖,时而流露出不屈服于悲惨命运的顽强抗争,到了乐曲的结尾,阿炳的思绪并不是悲伤绝望,而是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听来令人感慨万分。阿炳曾把它叫做“自来腔”,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在录音时命名为《二泉映月》。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成为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阿炳的音乐作品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的音乐中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演奏《二泉映月》有考究
“我演奏的《二泉映月》是用低调粗弦二胡来演奏,因为这种二胡音色深沉、粗犷,最适合表现阿炳刚直不阿、坚强倔强的性格。而且这也比较接近原作的风格,因为阿炳使用的就是粗弦二胡。有人把《二泉映月》演奏得太柔,或者太悲,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作品的精髓。如果你听过阿炳的录音,你就会感到作品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感受,他希望摆脱内心的痛苦,音乐里既有凄凉、也有刚毅。”著名胡琴大师王国潼在谈到他即将演奏的《二泉映月》如是说。
王国潼是刘天华的第二代传人,是国家级的二胡专家。他对演奏《二泉映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曾在1987年到江苏无锡阿炳的故里深入研究阿炳的生平和作品,对于阿炳的录音唱片反复揣摩,把唱片都听烂了。他曾说:演奏胡琴作品,一定要对作品内涵深入研究,对每个音都反复推敲,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王国潼研制的低调粗弦二胡特别适合演奏《二泉映月》,因此他的演奏可以说是最接近原作风格的版本。
同样让外国人倾倒的《夜深沉》
相对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京胡作品《夜深沉》让外国观众见识的时间就晚了几十年。新世纪之初,被誉为胡琴全才的胡琴演奏家姜克美把这首作品带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带到了柏林音乐厅,带到了日内瓦联合国大会堂……所到之处,观众无不为这独具京韵的传统作品所震撼,为这位中国女性刚柔相济的演奏风格所折服,他们长时间地站立鼓掌、欢呼,希望能再次感受到中国胡琴的独特魅力。
《夜深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京剧曲牌,描写了霸王别姬的动人故事。它集轻盈的舞姿、英武的剑术、复杂的心情和严酷的战争于一曲,多层次、多视角地刻画了虞姬的精神世界。姜克美对于这首作品的处理非常特别,她将原来的霸王别姬的故事升华为对中华古代女性的赞美,突出了中国女性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她在京胡演奏中加入了特别技法,弥补了京胡柔美不足的缺陷,把整个作品表现得动感十足又不乏温柔、既大气又典雅、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作品中有一段鼓与京胡的竞奏,在刚劲中包含着了无比柔韧的感情,大有荡气回肠之感,是曲中精华所在。
姜克美演奏的京胡,其实并不是她的专业,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板胡专业,怎么把京胡也演奏得如此出神入化?原来,姜克美是胡琴界有名的胡琴全才,曾经用板胡、京胡、高胡、二胡和中胡等五种胡琴演奏不同风格的作品,被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姜克美在求学的时候,曾经梦想把不同的胡琴技法运用在一种胡琴上。于是她广泛求教于南北胡琴名家,系统掌握了各种胡琴类乐器的演奏技法,并深入各地区学习各地文化、感受各地风情,博采众长,形成了华丽细腻、技艺高超的演奏风格,也造就了这首运用了特别技法的、倾倒海内外观众的京韵作品《夜深沉》。
胡琴情结
胡琴的音色细腻柔美、含蓄亲切,就像人说话一样,特别容易表达人的感情,与东方人的性格最为接近。多少人被它感动,为它着迷,这里面的故事数也数不清。
有个小姑娘,特别喜欢音乐,想学小提琴,但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琴。后来,看到隔壁的小孩在拉二胡,发现原来这东西也能拉出音乐来,而且这么好听,于是跑去磨父亲买琴,父亲终于用几块钱买了一把二胡。但是依然没办法请老师,于是她就去偷听别人上课,听了几个月后,开始摸到门路了。小姑娘除了勤奋地偷学外,还在家自学识谱,先学哼歌,然后对照谱上的每一个音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学会了识谱。这个偷学二胡的小姑娘长大以后,就成了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的二胡首席,她的名字叫——曹玉荣。
一位老先生,自从10岁时迷上胡琴以后,拉了一辈子的二胡,先是教会儿子拉琴,现在又教孙子拉琴。在一次严重的车祸后,他很久很久昏迷不醒。在他清醒过来的第一时间,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动动手指头,然后在脑海里想着胡琴曲《不屈的苏武》的主旋律,最后,他长吁了一口气,轻轻的说:“还好,我还可以拉琴。没事了!”这位老先生,现在正不遗余力地与儿子编写二胡普及教材,他觉得,能够拉琴拉到生命最后一刻是最幸福的事。这位老先生,就是王国潼。
在许多中国人心里,也有着一把熟悉的胡琴, 它咿咿呀呀地拉着,拉过来又拉过去,讲述着最具中国色彩的故事,故事里有苏武、岳飞、穆桂英……它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正如胡琴演奏大师闵惠芬所说:胡琴的两跟弦,一根代表黄河,一根代表长江。这是何等精辟的比喻啊!
愿抑扬顿挫的胡琴声永远滋润我们的心灵!
最新专题
更多相关
-
近二千首二胡曲谱分享
[导读]你喜欢二胡吗?你会拉二胡吗?小编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二胡曲谱的专题;我们收集了近二千首二胡曲谱子,其中包括:...阅读全文
-
近两百首二胡伴奏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百首二胡伴奏音频,其中有二胡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二胡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伴奏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阅读全文
-
近1800个二胡演奏视频欣赏
[导读]小编收集近两千个二胡演奏的视频,喜爱二胡的网友不要错过,这近两千首二胡演奏歌曲的盛宴,小编为方便广大二胡爱好者欣...阅读全文
-
二胡入门基础教程大全
[导读]小编整理本篇二胡如何入门的专题,旨为帮助初学习二胡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已的方法。哪么怎样才能快速入门呢?我们建议先看...阅读全文
-
二胡视频教程锦集
[导读]小编收集外优秀的二胡视频教程组建一个专门的二胡视频教程专题,这些教程对于初学二胡或是自学二胡的网友会有一定帮助,...阅读全文
-
二百多首二胡曲mp3试听与下载
[导读]小编收集近三百个二胡演奏音频,其中有二胡名家演奏作品,也有国内外二胡爱好者演奏作品,所有音乐可免费在线试听与下载...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08-2018 乐器学习网 online services. Security support by yueqixuex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