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四手联弹又称为钢琴二重奏,常指两人同弹一架钢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能够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四手联弹是其中有效的一种。早在百余年前,著名钢琴教育家拜尔对此已有高度重视,他在《钢琴基本教程》中给许多小曲配上教师的伴奏,形成四手联弹。近代美国钢琴教育家汤普森在《钢琴初级教程》里,也创作了一些颇具魅力的四手联弹曲。我国的盛建等编著的《儿童钢琴初步教程》,同样把四手联弹列为专项内容用于教学,增强了练习曲的艺术性。此外,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都写过很多四手联弹乐曲。这些事实都说明,四手联弹在钢琴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机械性、技术性的手指训练,加上多数情况下都单人弹奏,学生难免会感到教学形式的拘束单调和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调动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选择使用一些适当的四手联弹曲作品作为教材进行教学。如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等。由教师与学生,或是学生与学生进行四手联弹。这种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旋律性的训练,贯穿在整个钢琴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短小的乐句,还是复杂深奥的作品,音乐的旋律性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四手联弹中,旋律有时在高声部,有时在低声部。但不管是哪一个人弹奏旋律,只有从作品内容出发,正确把握乐句的行进,掌握好分寸与幅度,才能使联弹达到完美的效果。由于四手联弹乐曲在技巧上得到简化,学生在单纯的声部练习中容易掌握旋律的弹奏要领。这较之独奏,更容易在没有弹奏技术负担的情况下,更注重在音乐表现力上所取得的效果。
四手联弹的方式使参与者势必注意互相配合的默契一致,也就是旋律与伴奏织体的配合。不同的伴奏织体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意境。伴奏织体的弹奏处理必须与旋律融为一体,来共同表达丰富的情感变化,以起到描绘背景和烘托气氛的作用。例如在圣桑的《天鹅》改编曲中,高音区平静地奏出均匀流动、晶莹透亮的琶音型伴奏织体,描绘了湖水碧波荡漾的画面。在弹奏该声部时,左右手要学会用手指的指尖慢速地触键,与乐曲Adagio速度一致,才能表达所描绘的音乐意境。又如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速度为Allegro,在乐曲的旋律之下,伴奏声部左右手交替地奏出活泼的伴奏织体。要用指尖贴键快速触键,才能表达匈牙利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通过弹奏不同风格的乐曲,使学生对伴奏织体有正确的感觉和控制的能力,明白伴奏织体是与旋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在四手联弹中,学生能够得到很多自己独立练习时无法体会到和领悟到的东西。其一,四手联弹所发出的那跳跃、流动的旋律,立体、多样的和声,能使学生从总体上领略某一乐曲的丰富内涵,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其二、四手联弹所出现的鲜明的对比效果,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弹奏任何乐曲,要注意对比的原则。只有恰如其分地显现了应有的对比关系,才能有较好的音乐表现。例如在李斐岚编曲的《草原小姐妹》中,掌握跳音和连音弹奏的基本方法,是表现音乐形象的关键。第一乐段轻快的节奏、跳动的旋律通过手腕灵巧的跳奏,展示出一种欢快而活泼的舞蹈性场面,过渡到第二乐段时,则以手指连贯地弹奏动作并结合踏板的运用来衬托出圆润柔和、慢速如歌的旋律。这两段奏法上的一连一跳、速度上的一快一慢,把草原小姑娘既活泼可爱又天真烂漫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类似这种奏法的连跳、力度的强弱、速度的缓急、音色的明暗、情绪的起伏等对比表现法,用之于四手联弹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增强音乐的感染力。